在作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是基础,写作是目标,只有将阅读与写作有机融合,方能实现共赢。因此,如何利用阅读教学为学生的写作奠定基础,是语文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关注文本的遣词造句
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关注、领悟文本中遣词造句的特点、作用和效果,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和效果。例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白鹅》一课,请学生找出哪些词语能够体现白鹅的高傲?学生很容易找到“傲慢、傲然、毫不相让、架子十足”等词语,通过对这些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分析,学生感受到言内之意与言外之趣的美妙。
关注文本的谋篇布局
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关注领悟文本在布局谋篇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学会谋篇布局,才能让作文结构、层次清晰。
以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在《猫》一课中,课文分为两部分,先写猫的“古怪”之状,后写小猫的“淘气”之态,以“满月的小猫们就更好玩了”自然过渡,将前后两部分内容紧密联系起来,条理清晰,猫的特点一目了然。在《母鸡》一课中,开头结尾分别用“我一向讨厌母鸡”和“我不敢再讨厌母鸡”表明作者鲜明的态度,支起了文章总体框架。其中第四自然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自然过渡,一前一后,态度截然不同,课文的脉络清晰可见。在《白鹅》一课中,全文围绕“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一过渡段展开细致刻画,将鹅高傲的特点从这三个方面详细描述,尤其是“吃相”部分刻画尤其细致,详略得当,思路清晰。
通过三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自然发现中心句和过渡句在一篇文章谋篇布局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接下来《我的动物朋友》习作创作中,学生就能自觉地运用这样的方式,用心搭建自己习作的框架,围绕中心句或过渡句合理安排文章布局,使自己的文章有章可循,不散不乱。
关注文本的表达方式
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关注、领悟文本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在《金色的草地》一课中,以比喻性的语言文字为主,学生能够从课文中学习一些新的表达方法,例如:“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此时,教师通过大屏幕播放向日葵、牵牛花等花朵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学习文章采用比喻性的语言,运用动作描写,来写这些事物的变化。
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代表着其语文素养的整体水平。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教学策略,创设一系列从内化至外化的实践活动,精细设计教学方案,确保学生能够切实掌握语言及表达技巧,从而提高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