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一学段学生具备基本口语交际能力,包括聆听、表达、交流、合作等。低年级学生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因此教师需采用合适的方法指导他们口语交际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尝试了一些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他们更乐于说、善于说,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培养学生讲普通话
学生普通话发音是否标准,措辞是否符合普通话表达要求,直接影响与他人的正常交流。这要求教师要具有坚实的普通话功底,不但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而且要具有敏锐的思维能力,能迅速捕捉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信息,快速做出分析判断,并加以规范的指导。
培养学生学会倾听
只有专注、耐心地倾听他人讲话,才能听清、听准、听懂他人表达的意思,才能做出准确的应答。为此,教师可以安排“悄悄话”“自我介绍”“打电话”和“听故事讲故事”的活动,重点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也可采用听后复述要点的方法,促使学生养成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要训练学生说话态度大方得体,要让对方听得清楚。习惯的养成不在一朝一夕,而需要长期训练,因此,在日常语文口语教学训练中,教师要懂得循序渐进,由简入繁地进行。
口语交际教学要多激励
教师要重点评价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不过分侧重于结果评价。评价要恰如其分,说得好的要给予肯定、鼓励,不足的地方要指正,要帮助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加以矫正。教师要巧妙地进行示范引领,让口语交际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长久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合理利用教材,精心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通过多样化的途径对学生进行锻炼,从而促使学生乐于发言、勇于发言、善于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