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众所周知,写作文是学生所畏惧且深感困扰的事情。他们在撰写作文时,往往感到无言以对,或者不知如何下手。我认为,作文训练无须舍近求远,而是可以借助课文进行巧妙练习。运用教材进行作文教学,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巧向课文借题目 教会学生习作如何命题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命题、自由表达,但许多学生对如何为习作命题感到困惑。最直接、最具成效的策略便是引导学生向教材借题目,因为教材中许多课文的题目具有典范性,可供分类指导。例如:《黄继光》以文章主角命名,《草船借箭》以记叙事件为题,《赵州桥》以写作对象为名,《火烧云》以主要内容作标题;而《美丽的小兴安岭》则以描绘事物及特点为选题。各类题目各具特色,引导学生借鉴并学会命题,是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职责。
巧向课文借选材 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素材
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平时也有不少的积累,可写作文时就感到“无米下锅”,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发现素材的眼睛。教材中很多课文的选材独具匠心,恰当引导对学生具有启发意义。如《猫》《白鹅》两篇文章,用明贬实褒的手法,把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可借鉴此法,写写家里的小宠物;《剃头大师》一文,通过写“我”为表弟剃头的故事,展现了童年生活的纯真与趣味;《我变成了一棵树》一文,想象自己变成一棵树后的神奇经历。学生可参照原文结构,选取生活中的素材,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巧向课文借语言 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阅读教学中,对课文中规范、经典、生动、丰富的语言,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感悟、摘抄积累等方式进行内化,一方面及时为学生创设情境,让他们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例如,《白鹅》一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对比、夸张、幽默的语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燕子》一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文中描写燕子外形的方法,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用准形容词,用好连接词;《荷花》一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一写喜欢的植物,可指导学生将文中对荷花不同形态描写得精彩、优美的语言语句用在自己的习作中。
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学习语文重在积累,写作文自然也是如此,有了充足的素材,再加上一些连缀成文的功夫,何愁写不出一篇优秀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