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社会·民生

高考临近 家长如何成为孩子的坚强后盾

每年6月7日、8日的高考,对千万考生来说至关重要。孩子努力备考,家长则想把后勤保障工作做好、做足。那么,在高考冲刺阶段,家长应如何配合孩子?如何成为孩子的最强后盾呢?记者采访了一些考生家长、心理专家和饮食专家,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建议。

家长:

做孩子的朋友和“战友”

高考是对孩子十年寒窗苦读的一次集中检验。在最后冲刺的阶段,家长做好后勤保障、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复习环境和强大的精神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为让孩子拥有一个好的学习和复习环境,众多家长在孩子的起居、饮食、休闲娱乐、运动锻炼等方面可谓费尽心思。

“5月初,我们就和孩子一起在网上学习并制订了一周菜单,饮食上不仅荤素搭配得当,而且均衡营养,保证孩子一周吃的不重样。”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菜单中不仅有米饭、炒菜、汤羹等传统中餐,还有汉堡、比萨等西式快餐,菜单中的所有菜品都是征得孩子同意后确定的。徐女士的女儿是一名住校生,每到周末,徐女士都会提前询问女儿想吃什么,并在家提前准备。一些走读生家长更是每天早早地起床给孩子做早餐,待孩子吃完后再送其到学校。

“我女儿非常喜欢阅读和写作,对新上映的电影很感兴趣。”张先生表示,他和妻子几乎每半个月都会陪女儿去看一场电影,这成了雷打不动的固定活动。“虽然临近高考,但我觉得孩子形成的习惯不能变。上周末,我还陪女儿一起去看了《猩球崛起》。适当的放松还是很有必要的。”张先生说。

小王是去年参加的高考,并被一所二类本科院校录取。说起备考经历,他说:“我爸妈从小就十分尊重我的意愿和选择。我和爸爸都喜欢打篮球,很多人都觉得打篮球或者有其他爱好会影响学习,但我的学习成绩一直还不错。去年高考前,爸爸还是经常带我一起打篮球。”

面对高考,考生难免会感到紧张或有压力,渴望得到家长的支持。对此,不少家长表示,他们都愿意成为孩子的朋友和“战友”,愿意与孩子共进退,共同面对高考。

营养专家:

做到合理膳食 均衡营养

随着高考临近,考生在紧张的学习与备考过程中,合理的饮食搭配不仅能为其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还能帮助他们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以便更好地应对考试。那么,怎样才算合理饮食和均衡营养呢?

“安全卫生是饮食的首要原则。考生应尽量在考试前形成固定的饮食规律,避免考试期间突然改变饮食习惯。新鲜的食材和彻底的清洁是保证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家长在为考生准备食物时,应确保食材新鲜,烹调前充分清洗,瓜果类食材最好浸泡5至10分钟。”濮阳平原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王瑞宽说,18岁的考生全天应摄入足够的谷薯类、蔬菜、水果、肉类和奶制品。因此,家长在为考生准备食物时,应尽量选择颜色鲜艳的蔬菜和水果,不仅能让考生身心愉悦,还有助于缓解压力。此外,应适当摄入小米、玉米、燕麦等粗粮,既可健脾消积,又能润肠通便。

同时,考生每餐的食量应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避免空腹或疯狂摄入。“人一旦摄入过饱,就可能导致血糖升高过快,产生困意,从而影响考试发挥。相反,如果吃得过少,则可能导致考生在考试中出现低血糖。”王瑞宽表示,还有些家长或考生为了提神醒脑,让考生以咖啡或茶作为饮品,其实这并不可取。因为咖啡、茶虽然能提神,但也可能对考生的睡眠和情绪产生不良影响。

王瑞宽说,每日三餐的最佳进食时间大致为7时、12时和18时,建议考生尽量在此时间点进餐。考试期间,可适当调整进餐时间,确保考试前后能够摄取足够的营养。

此外,充足的睡眠也是考生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的关键。家长在为考生准备晚餐时,可以选择一些粗粮、新鲜蔬菜及牛奶等含有色氨酸的食物,以帮助考生改善睡眠。而适当的运动则可以帮助考生保持头脑清醒,从而提高复习和考试效率。考生可在早晨和傍晚气温较凉爽时,进行散步等轻度运动,但不建议考试期间安排剧烈运动。

王瑞宽提醒广大家长和考生,高考期间的饮食应以安全、卫生、营养均衡为原则,不要为了追求所谓的“补脑”效果而盲目摄入各种保健品或食物。只有科学合理的饮食搭配,才能为考生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助力他们在考场上发挥出最佳水平。

心理咨询师:

以平常心面对 减少焦虑

临近高考,不少考生心理上会产生紧张、焦虑,个别考生情绪波动较大、压力倍增,甚至出现失眠等症状。很多考生家长也会出现焦虑情绪。那么,考生和家长如何缓解不良情绪?记者采访了市元心青少年心理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师任若男。

任若男告诉记者,每年高考前,就有很多家长打电话或者带孩子前来进行心理咨询。家长和考生最主要的焦虑点就是家长不知道该怎么配合孩子,孩子又不拿高考当回事儿。对此,任若男建议,家长高考前不要在孩子面前出现吵架等负面情绪,不要对孩子抱有过高期望值,要保证孩子的合理膳食和考前充足的睡眠。

通过接触不少考生,任若男发现考生在考前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抓住最后的时间,一头钻在题海里,试图多写几套卷子,多记几个知识点;另一种则是觉得马上要考试了,就彻底松懈下来,虽然表面上看似放松了,实则内心还会有紧张情绪,并没有真正做到坦然面对。任若男表示,对考生来说,对待高考一定要乐观自信,但对自己的目标也不能盲目过高。要告诉自己,只要考出平时的水平就是成功,当然如果在考试中超常发挥则更好。

“规律的作息、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都是对抗焦虑和压力的法宝。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制订合理的作息计划,确保每天都有高质量的睡眠。”任若男认为,充足的睡眠对考生来说至关重要。即使是备战高考时期,家长也不要轻易打破孩子以往的生活习惯,尽量按照平时的作息规律和习惯去配合孩子。

面对高考,大多数家长往往表现得比孩子还紧张,容易出现过分关心孩子的行为,从而造成孩子心理压力过大,影响学习效率。那么,家长应该如何调整焦虑情绪呢?任若男表示:“情绪是很容易互相‘传染’的,特别是负面情绪。因此,家长要理解孩子、宽容孩子、鼓舞孩子,可适当为孩子做简单的身体按摩。即使心里再焦急,也要稳住阵脚,为家庭创造一种轻松、自由的氛围,并努力用平静、快乐的情绪感染孩子。”

任若男还建议,家长要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考试,学会自我排遣,疏导自己的紧张情绪,同时也要学会接受自己的焦虑情绪。“一旦出现焦虑情绪,就要积极面对。可以通过倾诉宣泄、注意力转移、运动宣泄等方式调节自己的情绪,或者通过听音乐、放松冥想等舒缓压力,努力让自己做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任若男说。

“家长要相互配合、互相支持,在为孩子提供均衡营养和温馨和谐家庭氛围的同时,还要向孩子传递正能量,用心倾听和回应孩子的需求,实现亲子关系的良性互动。同时,高考只是孩子漫长人生路中的一个环节,家长应做到理性看待,正确认识孩子的命运并不仅仅靠高考成绩来决定。”任若男表示。

本报记者 张迪

2024-05-27 1 1 濮阳日报 c140996.html 1 高考临近 家长如何成为孩子的坚强后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