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华龙区新闻

夯实民生之本 增进民生福祉

——华龙区民政局提升婚姻登记便民服务水平工作综述

华龙区民政局坚持以强化窗口服务意识、规范窗口服务标准、提高窗口服务水平为宗旨,不断创新,打造优质服务窗口,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多有温度、暖民心的服务,扎实推进婚姻登记工作,获得办事群众的一致好评。

加强学习,提升婚姻登记服务技能。定期开展业务培训,认真贯彻落实《民法典》《婚姻登记工作条例》《婚姻登记工作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对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建立问题台账,通过请示、咨询等方式制订最佳解决措施,提升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着力打造优质服务窗口。

方便群众,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按照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要求,合理布局婚姻登记区、候等区、颁证厅,设置婚姻家庭辅导室。增设预审服务窗口,对当事人提供的证件、材料进行联网识别、预审,发放一次性告知单,让群众对相关法律法规、办理要求、办事程序等一目了然,实现婚姻登记“一件事一次办”,减少群众等待时间,不断提升群众办事便捷度和幸福感。

提升效能,优化婚姻登记服务方式。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婚姻登记处办公电话增设彩铃,彩铃内容增加华龙区婚登处办公地点、办公时间、结婚登记需提供的材料及离婚登记需提供的材料、人工服务等内容。落实婚姻登记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等制度,让咨询服务“一口清”、服务对象“一次知”、服务事项“一次办”。

提供暖心服务,规范业务经办流程。根据群众多样化需求,常态化开展“一站式”服务、为办事群众提供程序指引、拍照留念等全程引导和跟踪服务,针对残障人士、老年群体等开设“绿色通道”,同时为群众提供纸笔、老花镜等便民物品,充分实现便民利民。

针对离婚冷静期,开设“婚姻家庭咨询辅导室”。把离婚适度调解作为婚姻登记工作的一个侧重点来抓,以“挽救边缘婚姻,共建和谐家庭”为目的,尝试开展离婚适度调解亲情服务工作,对离婚当事人采取人性化、亲情化的服务措施,开展适度调解与心理疏导,挽救感情并未完全破裂的边缘婚姻,有效促进了家庭和谐,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

建立颁证制度,开展集体颁证活动。通过发放新时代文明实践“简约婚礼”承诺书、制作签名墙、组织新人签署婚事新办承诺书等方式,积极传递文明、健康、理性婚恋观念,弘扬社会新风。持续推行结婚登记免费颁证仪式,在“2·14”“5·20”等特殊时间节点邀请地方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道德模范等担任特邀颁证员举行结婚登记集体颁证仪式,在简约而庄严的程序中引导新人感悟和铭记婚姻家庭的责任担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宣传引导婚俗理念,倡树文明新风。集中开展“移风易俗婚事新办”宣传,在婚姻登记窗口悬挂横幅、设置宣传栏、发放《婚嫁彩礼“限高”倡导标准》宣传页,引导申请结婚的男女双方填报婚嫁彩礼报备表,签订婚事新办承诺书。解读婚俗改革相关政策,宣传婚嫁“新事新办好家庭”10个。通过在《濮阳日报》开设“华龙民政”专栏等方式广泛宣传婚俗改革。创新宣传载体,创作《要彩礼》《巧劝娘》等现代戏曲作品,在华龙区各村居进行巡演,深受群众的欢迎和好评,《濮阳日报》进行专题报道。今日头条发表的华龙区新人骑单车结婚视频,今日头条、搜狐新闻、中国城乡新闻网网站相继刊发《濮阳市华龙区婚俗改革硕果压枝》等文章,把婚俗改革的观念传递到每个家庭,对树立文明新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今年以来,全区共办理婚姻登记业务2855件,合格率达100%。根据民政部“跨省通办”试点工作要求,自2023年6月1日以来,办理“跨省通办”1201 对。结合我市婚俗改革要求,宣传法律法规,倡导文明婚俗,参与引导结婚登记男女双方填报婚嫁彩礼报备表1200余份,签订婚事新办承诺书1200余份。根据《婚姻档案管理办法》,加强婚姻登记档案规范化管理,共整理档案3000余卷,合格率为100%。

本报记者 杜鹏 文/图

图①华龙区民政局局长宗永刚为一对新人颁发结婚证。

图②为服务对象开展常态化“一站式”服务。

图③一对新人展示结婚证件。

2024-06-06 ——华龙区民政局提升婚姻登记便民服务水平工作综述 1 1 濮阳日报 c141756.html 1 夯实民生之本 增进民生福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