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社会·民生

“一根针”串起民生“千条线”

社区里新安装的充电桩不仅方便了居民,也消除了电动车充电带来的安全隐患;取缔了主干道两侧的摆摊行为,彻底解决了影响孩子们上下学及居民日常出行问题;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可就地有效化解,居民的生活因此变得更加舒心……10月8日,记者在中原油田油区服务中心天运社区采访时,亲身感受到这些令人欣慰的变化。该社区退休职工安天行说:“社区根据群众需求开展了许多活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解决了难题,大家都非常高兴,生活在这里感到很幸福、安心!”

“油田职工及其家属居住的小区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直接影响着居民的认同感、幸福感与归属感。”该中心分管社区工作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近年来,该中心积极探寻新时代党建引领下的小区治理新路径,将社区治理服务延伸到每家每户,做到了联系和服务居民的零距离接触,构建了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大大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与安全感。

为更好地倾听民意,河东社区以“网格吹哨,部门报到”为基础,将工作模式从坐班转变为值班,工作人员主动入户走访,收集民意。同时,进一步完善原有的议事会机制,每季度将涉及水电气暖、市场监管、环卫、城管等多个领域的相关方聚集起来召开议事会,现场商议解决方案,并联动各部门共同推进落实,接受居民评议,公开透明地处理各项事务。河东社区联合公安、房地产管理、城管、市场监管、安监等部门,对严重影响消防安全的私搭乱建及存在已久的彩钢房进行了果断拆除。截至目前,河东社区已累计解决169项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

在康乐社区,有一个“和好调解室”,这里成为居民解决矛盾纠纷的温馨港湾。“把居住和谐和睦送给居民,我认为这是件很幸福的事情。”调解室主任袁晓玲说。自2017年成立以来,这里成为居民倾诉心声的地方,大家围坐一堂,协商解决问题。康乐社区以创建“三零社区”为目标,打造了这个调解平台,调解员秉持“一团火融化三尺冰”的信念,针对每起纠纷制订具体的解决方案,以真心实意的态度帮助居民化解矛盾。他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地工作,成功调解了143起民事纠纷,调解成功率达100%。

此外,康乐社区还推出了一项“三色分类”服务机制,以适应不同居民的需求。社区将60岁以上卧床不起的老人列为红色等级,定期进行探访,给予重点关注;将身体残疾但仍能自理的老人列为黄色等级,每月至少探访一次,随时关注其状况;将一般居民列为绿色等级,纳入社区档案管理,并在微信群内保持联络,一旦出现问题,网格员将立即介入提供帮助。这项机制自2018年实施以来,已经让许多残疾退休职工感受到了社区“一对一”帮扶机制带来的温暖。

在康辉社区,有一支由16位平均年龄超过70岁的热心老人组成的“爱心唠嗑队”。他们通过定期走访聊天的方式,帮助老人解决心理问题,了解家庭困难,并尝试解开子女的心结。每次唠嗑,他们都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如同夕阳的余晖,温暖着每一位社区老人的心田。

“板凳课堂”则是另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项目。“‘板凳课堂’从2016年就开始了,是在原单位韩书记指导下创办的。”超越社区离退休职工党支部书记王致静说道。服务中心在多个社区设立了家庭圆桌党校,邀请老党员讲述发生在居民身边的凡人善举,用小人物的故事传递大道理,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易于理解的话语,深受老同志的喜爱。老党员李侃明表示:“‘板凳课堂’宣讲我一节不落,‘充电’很足,党的新理论都装进了我的脑袋。”

每个社区、每栋楼都充满了爱,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对居民的关怀。中原油田油区服务中心用社区社会治理这根“绣花针”,串起了社区工作的“千条线”,确保社区管理和服务的每一针、每一线都准确地指向居民的需求,全面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归属感和获得感,使社区真正成为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地方。⑩

本报记者 史式灿 通讯员 韩学忠

2024-10-10 1 1 濮阳日报 c148056.html 1 “一根针”串起民生“千条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