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教师以平等的姿态俯身与孩子交流时,将深刻体会到孩子们心灵的纯净无瑕。
早读时,我从内向的小旭身边经过,他鼓起勇气,站起身轻声告诉我:“老师,我的眼睛疼。”我立刻问道:“什么时候开始疼的?有没有受伤?”他平静地回答:“没有受伤,老师,就是刚刚开始的。”此刻,我从询问者转变为关怀者,细心检查,小旭静静地站着,眼神中充满期待。很快,我发现了问题的根源——原来是一根睫毛脱落了,睫毛的一端恰好贴在眼球上。我轻柔地将它移除,瞬间,小旭的不适烟消云散。
我轻轻捏着那根睫毛,对他说:“看,你这长长的睫毛让你的眼睛更加有神,但贴在眼球上却成了困扰。这告诉我们,事物并无绝对的好坏之分。”他似有所悟地点了点头,那一刻,我仿佛在他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期待它在未来的日子里生根发芽。
一年级的孩子们,他们的心灵如同初生的土壤,虽然还不够丰饶,但是却异常纯净。正如他们明亮的眼眸,清澈见底,即便是如此细微的睫毛,也能在他们的世界里引起波澜。老师的言行举止,对他们而言,其影响力不言而喻。
昨晚散步之际,邻居分享的一件小事令我思绪万千。据她所述,她的孩子在梦中反复呢喃:“老师没说过呀!”这让她困惑不已,直至孩子醒来后才解开谜团。原来,放学时,孩子与玩伴在尚未投入使用的教学楼楼梯上嬉戏打闹,不料这一幕恰巧被老师撞见。老师以深沉而恳切的语气告诫道:“那里危险,以后千万别再去了。”然而,这番话在孩子心中却激起了不解与惶恐的涟漪。
我不禁深思,孩子的内心世界究竟是什么颜色?是洁白无瑕的白?是生机勃勃的绿?是深邃宁静的蓝?还是热情奔放的红?它纯净而深邃,任何细微的言行,哪怕如同睫毛般渺小,也可能在他们心中掀起惊涛骇浪。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学会俯身倾听,走进孩子们的世界,用他们的视角去理解,而非以成人的标准去评判,以免无意间给他们带来不必要的恐慌与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