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县第一小学 黄梅菊
“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及家长的负担,同时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该政策对学生数学基础知识、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针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本人总结了以下几点建议。
整合备课 注重单元教学的结构化
教师应将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纳入教学目标,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的整合与加工。通过对比同类知识点、串联相关知识点,教师可以将学习内容有机整合,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此外,教师应重视系列题型的解题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与重点、难点相关的题型,在层次分明的知识学习与练习巩固中培养学生的结构化思维。
对照“学业质量” 夯实基础教学
教师应以教材为蓝本,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是确保学生数学学习基础扎实的关键。小学数学的重点内容包括各种基本概念与定义,它们构成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的基础。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学习概念和定义的兴趣与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究,为学生建立通往数学核心素养的桥梁。
创设情境 把知识置于生活场景中
教师应适时采用生活化教学手段,将知识置于生活场景中,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认知难点,还要善于观察生活,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和情境进行教学,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与应用。例如,在计算教学中,可以结合生活中买菜、购买文具等实际问题来提出和解决问题。
以生为本 注重差异化教学
教师应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并创新教学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促进每个学生的潜能发展。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性格、基本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以及家庭环境的差异,尝试通过分层教学、分层设计课堂问题、分层布置作业练习、分层培优补差以及分层教学评价等方式,在差异性中寻找教育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