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强则基层稳,基层稳则天下安。乡镇党委书记是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骨干,又是乡镇党政领导集体的“班长”。新时代条件下,乡镇党委书记要着重从“把方向、管大局、促发展、保稳定”四个方面提升能力,深耕厚植好基层这片沃土。
提升“把方向”能力 站稳政治立场
只有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才能保证方向不偏、立场不变、初心不改。一是坚定政治方向。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武装头脑的“政治营养”,不断厚植我们的精神家园,使理想信念之树根深叶茂、四季常青,让政治忠诚之魂熔铸于内、坚定执着。二是加强政治历练。要坚持在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和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中经受磨炼,不断增强科学把握发展形势的政治预见力、精准识别现象本质的政治洞察力、清醒明辨行为是非的政治决断力、有效抵御风险诱惑的政治免疫力。三是强化政治担当。要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要认清权力与责任、义务与担当的关系,坚决克服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出彩不想出力的思想,在其位、谋其政、担其责,用实际行动诠释为党尽职尽责尽力。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把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作为践行“两个维护”最直接、最具体、最生动的体现。
提升“管大局”能力 赢得工作主动
大者,关乎全局,关乎长远,关乎根本。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更加迫切需要乡镇党委书记树立正确大局观,更好推进新时代党的事业顺利前进。
谋全局、抓重点。要着力培养大局观念、全局意识,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不能只看局部、只顾眼前利益,而应立足全局、立足长远思考,关注整体局势的发展走向,使作出的决策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实际。要学会“十指弹钢琴”,注重全局工作抓重点、复杂工作抓规律、常规工作抓特色,把主要心思和精力用于解决事关影响高质量发展、事关群众“急难愁盼”、事关安全稳定的关键性问题上。对确定的目标要抓紧实施,对部署的任务要一抓到底,充分激发乡镇干部的工作热情和主观能动性,用苦干快干实干的精神,让乡村旧貌换新颜。
促改革、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个地方、一个企业,要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孟轲乡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精神,各项社会事业在改革中稳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成效显著。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2.71亿元,较2013年增长12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25.8亿元,较2013年增长142.6%;固定资产投资(在库项目)累计完成3.49亿元,较2013年增长108.2%;完成税收6170万元,较2013年增长181.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万元,较2013年增长111.6%,人民生活更加富足。
抓班子、带队伍。要团结班子、带动班子,与班子成员一道合力干事,让大家有责有权、独当一面,努力形成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既严格要求又可以放心放手干事的良好政治生态。要用好干部、管好干部,把思想政治素质好、组织协调能力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用起来,尤其要注重把村支书选准用好,发挥好“头雁”作用;要建立健全依法办事、规范办事的系列规章制度,严格按规矩办事、用制度管人。同时,落实好“三个区分开来”,以组织担当促进干部担当。
提升“促发展”能力 加快赶超进位
乡镇党委书记肩负着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富一方百姓的职责。一是答好高质量发展“必答题”。当前,全省正处在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实现我市“四个濮阳、一个高地、一个中心”、我区“一个强区、五个华龙”的奋斗目标,需要党员干部在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中担当作为。乡镇党委书记作为“关键少数”,更应该扛起担当责任,强化“答卷意识”,克服“本领恐慌”,做到脑子里有思路、眼睛里有问题、手上有招数、脚下有路子,推动各项决策部署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近年来,孟轲乡抢抓城市发展机遇,聚焦区委纵深推进“双轮驱动”发展战略,锚定孟轲乡“1231”工作思路,不断取得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先后荣获河南省文明村镇、双拥共建示范单位,濮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现代化农业发展暨乡村振兴工作先进集体,华龙区乡镇(街道)综合考评一等奖等多项省、市、区级荣誉。
答好乡村振兴“三农”题。要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方面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以“组织联建”等形式推动城乡要素资源跨界整合,实现以工兴农、以城带乡、融合发展。要规范运用“四议两公开”“一征三议两公开”等工作法,推进村级重大事项决策民主化、程序化、公开化;全面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把村“两委”班子配优配强,使其最大限度发挥服务群众的积极作用。
答好党的建设“主责题”。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沉下心来抓主业。以深入推进“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进一步释放网格化治理效能,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做实做细村(社区)志愿服务,打造志愿服务项目品牌,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以坚决的态度持续深入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切实办成办好一批群众可感可知的“实事”。
提升“保稳定”的能力 护航高质量发展
乡镇党委主要同志要树牢和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有力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紧抓信访维稳质效。强化源头预防,带头落实领导公开接访和干部下访接访制度,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深化“三诊”工作法,健全社会矛盾预警和责任倒查机制。强化化解调处,探索和推广让群众“最多访一次”做法,确保把更多事项处理在初信初访阶段;深入开展“控新治旧”信访攻坚行动,对重点人员落实“四包一”包案制度,运用联席会议制度,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力度。强化宣传引导,推行“三官两员一顾问”进村(居),加大普法教育力度;大力推介“六尺巷”的故事,营造邻里和谐、谦让有序的社会风气。同时,抓好敏感时期维稳工作,妥善处置突发事件,确保社会大局总体平稳可控。
紧守安全生产底线。解决好抓安全和抓发展的统筹,解决好安全监管和营商环境的矛盾,推动党委政府、行业、企业由被动抓向主动抓转变。建强乡镇应急管理办公室,推动“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尽快补齐物资储备、人才培养、企业本质安全等短板弱项,使安全更加托底。广泛开展安全宣传“五进万家”活动,前置安全意识培养,推进安全风险共治,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
紧盯善治永安目标。要联结辖区各领域党组织、公益性组织,优化资源共享、协调议事和网格化治理,形成共建共治格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优化常态化安全保障体系、统筹综治中心平台建设等,加强社会面风险隐患摸排预警,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建立安保工作会商调度制度,分析研判、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充分依托“一村(格)一警”工作机制,发挥村(居)巡逻治安队、网格员队伍作用,织密社会治安防线,让人民群众感觉到触手可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