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乡村振兴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

——范县高码头镇走出乡村振兴区域协同发展新路子

范县高码头镇,曾经各村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全镇发展定位模糊、资源单一有限、主业不成规模、市场竞争力弱;如今,该镇村村联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原来的各村“单打独斗”真正实现“抱团发展”。

2024年以来,范县高码头镇大力开展片区党委建设工作。该镇立足于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需要,打破就村抓村惯有思维,坚持“党建引领、区域融合、强基固本、整体推进”思路,采取“1+6+N”方式,通过党建联片建、人员联片帮、规划联片定、项目联片推、产业联片兴、治理联片抓,推动各联建村由“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形成“以片区党委为核心、联建村各项工作全面推进”的乡村治理新局面,使组织优势迅速转化为发展优势,取得“1+1>2”效果,走出一条乡村振兴区域协同发展新路子。

抓党建引领

统筹片区发展“一盘棋”

党委先行,下好“先手棋”。该镇持续加强前瞻性谋划,紧密结合本镇实际,围绕产业同兴、发展联动,统筹实施基地提升、品牌打造、产业链延伸这三项行动,努力推动强村与富民“求共赢”、集体与群众“双增收”,为打造本镇特色产业共同体夯实根基。

支部联合,下好“关键棋”。该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党的组织建设和产业发展同步延伸、相融发展,着眼于镇域高位谋划,筛选发展潜力大、特色示范效应明显的牛楼、杨楼、老范庄、七里河、中范庄、孔河等6个村,因地制宜成立乡村振兴农业产业片区党委,以牛楼村发展核心区域为重点,打破行政壁垒和区域界限,整合村、专业合作社、企业等资源,精心规划设立乡村振兴农业产业示范园,力争实现以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大村带小村,全面构建“镇党委+片区党委+党支部”产业格局。

党群聚力,下好“制胜棋”。该镇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坚持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充分发挥片区党委推优入党作用,联合片区村庄建立健全党员共培共育机制,紧盯产业带头人、致富能手等重点群体,认真按照发展党员流程,坚持将信念坚定、能力突出、作用明显的5名优秀青年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切实为党员队伍增添“新鲜血液”,永葆党员队伍先进性,为推进片区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抓要素保障

绘就一体联动“同心圆”

坚持遇事共商。该镇坚持以建章立制为抓手,坚持“片区统一协商、各村组织实施”原则,持续建立健全片区党委“定期议事+运行保障+信息互通”机制。该镇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党委会,紧盯片区党委人才建设、产业发展等重点事项,引导全体党委委员共商共议、共建共享,及时互换思想、交流提升,全力推动区域规划同步制定、项目同步实施、产业融合发展,营造“遇事众人商”的浓厚氛围。

坚持协同共建。该镇持续推进财政、交通、农业、水利等部门协同联动,着眼于片区基础功能配套,进一步完善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道路、机井、电站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片区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2024年以来,该镇新硬化道路15493.5平方米、维修新打机井16眼、筹建110千伏变电站1座、新流转土地种植酿酒高粱600亩;依托经济效益好、发展后劲强、群众种植积极性高的牛楼果蔬种植基地,新流转土地260亩,谋划新建温室大棚50座,进一步发挥连片带动作用。

坚持资源共享。该镇加强区域资源统筹,以镇党委中心重点工作为核心发展导向,聚焦片区经济发展、村庄建设、土地利用、产业布局、项目谋划等方面。着力在400余亩空闲宅基、闲散土地有效利用,163座果蔬大棚、食用菌温棚发展带动,800余亩特色农作物种植等方面下功夫,统筹规划、高位出击,以一张蓝图统揽片区乡村振兴建设规划,有效避免资源整合力度不够、重复建设问题,全力以赴调动各方力量,助力打造高质量的乡村振兴农业产业片区。

抓赋能发展

凝聚乡村振兴“向心力”

强化“试点带动”。该镇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理念,以牛楼村为片区试点,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积极整合村庄闲置资源,充分利用闲置地、闲散院落,根据季节变化深入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增收致富,持续美化村庄人居环境,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聚焦“抱团发展”。该镇紧密结合片区党委实际,建立健全“订单式+托管式+共富式”等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利益共享、分享共担”合作模式。积极联合农商行,扎实推进片区内6个行政村整体授信,切实提高群众贷款额度,让广大群众享受到发展红利,不断强化片区发展资金要素保障。

推进“产业集聚”。该镇坚持“抓龙头+广托底”,以企业为抓手,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依托,持续优化片区产业发展结构。积极鼓励、支持、引导村民入股投资,通过采取土地、资金入股及承包经营、务工、服务等方式,切实将分散的资金、资产、资源进行有效集中,厚植片区产业发展底蕴。截至目前,该镇累计发展果蔬大棚63座、食用菌大棚100座、特色种植800余亩,先后带动周边群众500余人就业创业。牛楼村庭院经济发展模式得到省、市、县各级领导认可,并在全镇范围内推广,村庄经济发展成效显著,被评为河南省第三批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

李如超

2024-12-05 ——范县高码头镇走出乡村振兴区域协同发展新路子 1 1 濮阳日报 c150939.html 1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