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出现的问题,大多是因为沟通不畅,家人之间有了沟通,少了矛盾;家校之间有了沟通,多了协作。回顾十几年的教学生涯,我总结了常见的几种家校沟通方式,以及教师需要注意的事项。
传统家校沟通方式
家长会。该方式一般是由学校或教师发起,面向学生和学生家长的交流与互动,是一种介绍性的集体活动。家长会需要注意提前备课。记得我执教三年级的时候,举办过一次特别成功的家长会。通过提前准备的幻灯片,我展示了学生三年来的各种活动照片,并附上了简短介绍。家长们看到后,感受到孩子的成长和老师的付出,从而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成功的家长会需要教师平时对学生多加关注,真实反映学生情况,这需要长期的准备和关心。三年级那次家长会的成功,正是我三年来对学生持续关注和努力的结果。
家访。该方式可以让教师深入学生家庭,更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从而了解学生一些行为表现的具体原因,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家访还可以快速拉近教师与家长、学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家校关系和谐发展,形成家校合力,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但是,有的时候去学生家里家访也会给家长带来不方便或者误会,这种方法一般采用的较少。
家长到校来访。该方式能让家长和教师面对面沟通交流,让家长更全面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家长到校后甚至可以入班听课,观察自己孩子真实的学习状态,了解自己孩子在校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的表现,便于回家开展针对性的教育。但是,我不建议家长旁听陪读,这可能使孩子感到羞耻。有些家长在教室里无所事事,甚至玩手机,不仅未能帮助自己的孩子克服学习难题,还可能干扰其他学生。课堂应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空间,不宜牵扯家长。
现代化家校沟通方式
电话、微信或QQ群等现代通讯方式是现在最流行的家校联系方式。特别是使用班级微信群发布消息,方便快捷,家长能很快地获取学生的成长信息与各种通知。家长和教师都可以在班级群中上传图片、视频等。家长可以直观地掌握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还可以便捷地使用文字、语音甚至视频等方式交流。教师还可以向家长推荐一些探讨家教重要性的文章,帮助家长做好家庭教育。
发挥好家长委员会的作用
教师制订一项班级纪律或者开展一项班级活动之前,先征求家长委员会委员们的意见。教师听到了家长的心声,采纳了家长的合理建议,然后才通知全体家长,这种取之于家长,服务于学生的做法能够避免很多误会。比如,我们班曾开展跳绳打卡、红色旅游单拐行、参观安阳文字博物馆等活动,每次活动前,我都先和家长委员会成员交流,征求他们的意见,他们提前给了我很多好的建议。所以,每次活动都能得到全体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开展得很顺利。
不论哪种家校沟通的方式,教师都应该让家长明白一点:老师和家长是同盟军,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只有学校、家长一条心,家校教育保持一致性,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让家校以真诚为桥梁,构筑起连接学校与家庭的连心桥,加强家校联系,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学生们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