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八中学 朱国华
小学低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然而由于年龄较小,他们往往仅凭兴趣来分析和探索未知事物。对于不感兴趣的事物,他们会表现出注意力分散的状态。鉴于游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师可以利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开放的学习氛围,不仅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学理论知识,还能让教师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增强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
趣味情景 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间是40分钟,过于枯燥、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部分学生甚至会产生厌倦心理,难以集中注意力。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创设轻松、有趣的游戏情景,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浓烈的游戏氛围推动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比多比少》的读图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创设故事情景,以懒羊羊盖房子的故事为背景,屏幕上展示5张图片,有的羊搬砖、有的羊刷墙……在懒羊羊盖房子的情景中,蕴含了“木头比砖块少”“窗户比门多”等数学信息。为了让学生从中找到关键信息,教师提出问题:“懒羊羊盖房子的时候,图中一共有几只羊来帮忙?”学生通过图片对比认识“多”“少”的基本含义。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兴趣得以激发。
趣味实践 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单纯的情景教学是不够的。教师应当组织多样化的数学实践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在探索实践中,深化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为例,为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从感性层面出发设计数学游戏。首先,在讲台上放置6个苹果,分给3个学生。接着,让学生开展合理分配苹果的活动,尝试着总结一共有几种分法。最后,当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时候,教师向学生讲述“平均分”这一数学概念的含义。在认知理论基础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明显增强。
趣味游戏 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兴趣爱好也变得更为广泛,如果游戏内容始终如一,学生很容易感到厌倦。因此,教师需要设计既有趣又形式多样的游戏,将数学课堂的作业练习与游戏有效结合,或者组织富有教育意义的课外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课内,设计游戏如“单双数”报数。教师规定报数上限,学生轮流报数,报单数时,要用肢体语言代替,如出现错误就要表演一个节目。这样的游戏形式既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还能培养学生对“单双数”的认知能力。
课外,教师不仅要合理安排授课时间,还要为学生预留自学空间,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因此,教师可以对数学游戏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例如,在“找规律”这一章节的教学中,通过家校合作的形式引入“植物大战僵尸”游戏,家长监督学生完成任务,引导学生发现游戏中的数学规律。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掌握对应的游戏策略,达到双重优化的目的。
从长时间的对比实验可以看出,教师根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将游戏融入教学设计,借助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而且能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