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校园里,我和学生小静一同停留在学校种植园的草莓圃旁。我问她:“看这两棵挨着的草莓,你有什么发现?”
“一棵开花了,一棵没有开花。”小静不假思索地回答。
“再仔细观察一下。”我引导着小静。
“这棵没有开花的草莓,根很粗壮。这棵开花的草莓的根不如那棵粗壮,叶子也小。”
“对,开花的草莓还结了很小的果实,但是它提前透支了养分,等不到明年春天就会枯萎。而这棵没有开花的草莓,它扎根很深,肯定能顺利过冬,等到明年,它会开出更灿烂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做哪棵草莓?”
“我想成为这棵没有开花的草莓。”
“对,你现在正是扎根吸取营养的时候,而不是开花的时候。”
听到这儿,小静低下头若有所思。我继续说:“老师知道你们处在青春期,欣赏、倾慕一个异性很正常。老师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感觉,但是我没有点破它,因为一经点破就不美了。”
小静闪烁着大眼睛,坚定地说:“老师,相信我,我会处理好这段关系。”
我望着她蹦跳着远去的身影,不禁想起了昨天课堂上,在进行《两小儿辩日》分角色辩论时,我选了小浩和小静作为男女代表PK,台下有学生窃窃私语,说他们“谈恋爱”的事情。
六年级的学生正逐渐步入青春期,他们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并体验到一些特别的情感。然而,若不加以适当的引导,任其自然发展,可能会导致不利的后果。
第二天,小浩来办公室补习作业,我问他对小静的印象,小浩脸红了。“我只是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朋友,才去主动找她的,没想到会给她带来困扰。”小浩诚恳地对我说。
“老师认为,如果是正常的同学交往,当然没问题,但是一旦交往密切,引起其他同学议论,对你们影响不好。”
小浩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
苏霍姆林斯基在《爱情的教育》一书中深刻指出,未成年人的恋爱并非一个应该回避的话题。正如治理洪水,真正有效的办法,不是靠“堵”,而是靠“疏”。因此,我选择打开沟通的大门,平等地和学生一起探讨和异性交往的原则、方法,和学生一起解决青春期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