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清丰县马庄桥镇紧紧围绕城乡融合发展任务要求,紧跟省委、市委和县委工作部署,以濮清一体化融合发展为目标,以推动“四镇建设”(城建靓镇、产业强镇、商贸活镇、生态立镇)为抓手,聚焦五大能力提升,全力以赴管大局、强堡垒、促产业、抓治理、兴文化,聚力打造符合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具有清丰特色的城乡高质量发展“马庄桥样板”,努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提升“把方向”能力
站稳政治立场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必须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2024年以来,马庄桥镇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进一步健全理论学习长效机制,认真落实中心组学习、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制度,深入开展“进党校”“讲党课”“干部夜校”等活动,用好学习强国、远程教育等平台,推动学在经常、融入日常,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批示指示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使其始终成为全镇党员干部最鲜明的政治品格、成为马庄桥镇政治生态最鲜明的政治底色。
提升“促发展”能力
加快赶超进程
发展之路,以实为要,敢为先导。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河南打好“四张牌”,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基础能力建设、新型城镇化。马庄桥镇坚定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作为总纲领、总遵循、总指引,充分发挥赵家村食用菌产业片区党委带动作用,采取“党建共建、活动共联、资源共享、产业共谋”模式,吸纳全镇13个村乡村振兴集体经济资金2900万元,与中青旅合作,规划建设“农旅融合·产村一体”蘑菇点灯项目,预计可为每村年均增加收入13万元。迈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新步伐,加大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一村一品”示范村3个;响应市县党委“党建+村播”号召,培育孙旧寨“皓宇跨境电商”、张旧寨“四奶奶手工棉被”、永固集“圣加仑啤酒”、孟旧寨“御薯坊”红薯粉条等本土品牌,不仅丰富了乡村经济生态,更助力特色产品跨越地域限制,畅销全国。
提升“管大局”能力
赢得工作主动
省委对抓党建促城乡融合工作高度重视,时任省委书记楼阳生曾专题听取汇报,亲自审定方案,强调要紧紧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持续深化“五星”支部创建。2024年7月15日,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刚莅临马庄桥镇调研“五星”支部创建工作。马庄桥镇全面贯彻调研指示精神,深入学习中组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推进会精神,发挥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赵家村党支部书记赵玉甫引领作用,深化“导师帮带制”,每周二召开村党支部书记例会,每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每季度组织“五星”大论坛,并列支50万元专项奖补资金,推动6个村拟创“四星”党支部,进一步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把村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提升“保稳定”能力
护航经济发展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推进农村现代化,不仅物质生活要富裕,精神生活也要富足;同时,要提高乡村治理能力,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马庄桥镇着力于构建党委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治理体系,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孝”“善”“德”资源,创新实施“孝善积分”管理模式,将积分管理与群众生活相结合,把“村里的事”变成“家里的事”;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推动文明蔚然成风。深入推进村级网格化治理,组建专职网格管理员14名,建立村综治中心13个,构建二级网格14个、三级网格148个,实现“镇中有网、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定其责”。推行“两委联组+党员联户+全科网格”模式,建立“娟子式”家事调解工作室6个,实行“每周排查、每月汇总、每季度回访、每半年考评”,实现矛盾早发现、早控制、早化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提升“强文化”能力
激发创新活力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重在文化。”建设宜居宜业和美马庄桥镇,大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对于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新需求、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马庄桥镇选取“省级康养旅游示范村”赵家村为试点,与大地密码公司合作,建设商业共享农庄,打造集生态旅游、商业共享、特色产业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打卡地,引导游客体验农耕文化。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夯实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基础,以开展“四季村晚”“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惠民活动为抓手,深入挖掘宣传后游子庄舞狮、二鬼摔跤、江都庙会等乡土文化。以蘑菇点灯项目为依托,联合文广体旅和招商中心等部门,把项目与本地特色相结合,联系本县和周边民宿表演队、非遗传承人入驻,围绕本地十大名吃和诸多特色产品发展本土文化,实现马庄桥镇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