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升级改造后的颐和花园小区。
图②孩子们在广场上玩耍。
图③施工人员正对地面进行美化。
图④老人在新安装的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
图⑤升级改造后的瑞景新城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图⑥改造后的紫东花园小区全貌。
本报记者 僧少琴 黄立 摄
老旧小区改造,一头系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近年来,我市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全力解决老旧小区设施老化、环境脏乱差等问题,逐步让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实现“逆龄蜕变”,广大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持续提升。
1月15日,走进改造后的经开区濮上街道紫东花园小区,焕然一新的景象令人眼前一亮:曾经斑驳的墙面被粉刷一新,淡淡的黄色尽显温馨;新铺的沥青道路宽阔平整、干净整洁,车辆按划定车位有序停放;原本破旧的小广场建起崭新的连廊,增设了方便居民休憩的座椅……
“现在感觉像住进了一个新小区,公共空间更宽敞了,楼道也干干净净,从小区大门走到自己家,心情非常愉悦。”紫东花园居民郭丽红开心地说。
这个楼龄已超24年的小区,由于建成年代早,路面损坏严重、停车位紧张、公共配套不足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区居民,小区改造成为大家多年的期盼。2024年,紫东花园及周边紧邻的税务局家属院、市委家属院等5个小区一同被纳入城镇老旧小区连片改造项目。该项目涉及建筑34栋,居民1140户,面积14.67万平方米,概算投资2200万元。
“自施工改造以来,我们对小区实施了内外墙粉刷、道路拓宽提升、施划停车位、雨污水分流改造、强弱电管线敷设、公共照明、电动车充电桩和自行车棚安装等,去年11月底前改造已基本完工,剩余的绿化工作待春季气温回升后进行。”经开区住建局住房保障科负责人高红广介绍,特别是停车位的增加,受到了居民的广泛称赞。“根据前期征求的意见,增加停车位是群众最盼望的事项。所以,我们这次改造整合了小区闲置区域,拆除整治各类私搭乱建,对部分路面进行重新规划和建设,新增停车位180余个,有效缓解了居民停车难的问题。”高红广说。
小区改造后发生的显著变化,居民李先生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说:“我在这里住了20年,以前小区路面窄,车没地方停,出入小区也很拥堵。改造后,小区路面宽了,车位增加了很多,终于有了大小区该有的样子。”
紫东花园小区的变化只是我市老旧小区改造为民办实事的一个缩影。2024年年初,我市将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纳入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围绕“楼道革命、环境革命、管理革命”,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要求全年完成老旧小区改造任务不少于70个1.9万户。截至2024年12月底,我市已完成改造老旧小区116个22014户,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为最大限度尊重群众意愿,改造前,我市住建部门就项目改造方案、物业管理模式充分征求居民意见。改造过程中,施工单位严格规范建设程序,认真落实改造标准和改造设计方案,结合城市更新、棚户区改造、完整社区创建,积极推动相邻小区及周边零散楼院拆墙化整、打破壁垒,争取进行连片改造、统筹改造,提升相关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水平,加快适老化改造步伐。同时,市住建部门还加强与水、电、气、暖、信等相关专营单位的有效衔接,将存在安全隐患的电气水暖等老旧管线、群众改造意愿强烈的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建筑节能改造、消防通道不畅等优先列入改造内容。改造后的效果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认可。
“原来走到小广场得上两个台阶。改造后,把台阶变成了坡道,对我们老年人来说很方便。”1月14日,正在华龙区颐和花园小区广场健身设施处锻炼的85岁的李香莲感叹道,“现在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广场翻新了,健身设施增多了。特别是晚上,大门两旁6个礼花式的路灯一打开,五彩缤纷,每天都像过年一样喜庆。老旧小区改造真是让我们小区大变样了。”本报记者 樊欣欣 通讯员 李晖 吴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