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是叶广岑的小说,书中主要讲述了大宅门金家由盛及衰的故事。除了作者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手法,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巧妙地运用“雨”“灯”“建筑”等意象来表达难以言说的情绪。
古诗中常用雨表达惋惜之情,雨是作者为笔下人物流下的眼泪。《雨也潇潇》讲的是二格格金舜镅的故事。因一段不被看好的婚姻,二格格一生不得家人原谅。在二娘生命垂危的那天,雨水绵绵,“我”追到西跨院,“只见那妇人正跪在雨地里泪流满面地向着二娘的窗户磕头”。后来“我”得到二格格去世消息,那天,秋风瑟瑟,秋雨潇潇。雨在古诗当中本就带有凄婉、萧瑟之色彩,用在此处,更添哀婉的情绪。
如果说“雨”是眼泪,那么“灯”就是作者替笔下人物的无声呐喊。《瘦尽灯花又一宵》,是关于“我”的舅姨太太的故事。舅爷很年轻就去世了,舅姨太太收养的儿子也因受不了那种管教严厉且无聊生活而离去。就这样,在那糊着明纸的黑暗房间里,舅姨太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看着蜡烛一点一点地燃烬,思念着跑掉的儿子,煎熬至百岁才去世。那一根又一根燃尽的蜡烛,是人物一重又一重的孤独、寂寞情绪。
诗人常常借建筑表达情绪,看似对曾经修建的建筑念念不忘,实际上难以忘怀的依然是人。《不知何事萦怀抱》讲的是“我”四姐四格格的故事。廖先生和四格格是小学同学,从小就一起讨论关于建筑的事。廖先生的祖上是皇家建筑师,而长大后的四格格是国内知名建筑家。两人各自成家,从未说过爱情。晚年,廖先生患有阿尔兹海默症,四格格却将自己选墓地的事交给了他。廖先生经常记不住自己有没有吃早饭,却把曾经和四格格一起修东直门、牌楼、故宫的事记得清清楚楚,那些圆的、扁的、尖的建筑,各有时辰,各有堂奥,一会工夫说得我目瞪口呆。究竟是什么萦绕在怀?可能廖先生自己也说不清楚。作者借助具体的物件“建筑”,将那种朦朦胧胧、欲说还休的情绪,真真切切地传达给读者,可见作者笔力深厚。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前尘若烟,往事随风,无论多么精彩的故事,总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褪去色彩,而那种难以言说的情绪却时时萦绕心头,亘古而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