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写,不是简单的比葫芦画瓢,而是一种极具创造性的练习。它类似于绘画中的写生,需要深入自然,挑选真实的场景、物体或其他元素(即被仿写的文章)作为参考,通过观察、想象、加工以及情感的融入等多方面综合处理,最终“仿”出一个融入了个人独特创意的“生活画卷”。仿写的意义在于一个“活”字,既要学习被仿作品的优点,又要有属于自己的创新。仿写的过程,就是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和评价美的练习过程,因此,仿写训练中,始终不能忽视“创新”二字。那么,怎样在仿写中“创新”呢?
把握范文特点
熟悉范文的特点是仿写的第一步。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学生要理清范文的几个要点:一是把握选材立意。确立文章的思想内容、写作意图和构思设想。如文章《对一朵花微笑》,它的取材点很小:“我”躺在“山坡上”“绿草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为读者呈现出一幅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童话般的迷人画卷,揭示了要以积极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的主旨。
二是把握篇章结构。了解范文是如何开头结尾、组合段落和层次的。文章《对一朵花微笑》采用了“分-分-总”的格式,前面侧重于描述,后面侧重于感悟,层次分明。
三是把握表达技巧。即,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手段让表达效果最优化的。文章《对一朵花微笑》中的语言活泼精妙,巧用拟人手法,浅显易懂地带着读者走进一片大自然的童话与思考中。把握范文的特点,就是为了换位思考和仿写创新打好坚实的基础。
在立意上创新
仿写时最应避免的是在立意上进行抄袭。例如,模仿文章《对一朵花微笑》,很容易就会将“一朵花”简单替换为一片叶、一株草、一只鸟等元素,沿用原文的模式来表达爱护环境的主题,最终却可能陷入邯郸学步的窘境,文章变得乏味无趣。真正的创新在于学会从一个新颖的视角出发,避免重复范文的路径。如仿文《对一片夜空凝思》,就从观察夜空的云入手,大胆合理地想象,进而表达了少年应乐于吃苦的人生感悟,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在选材上创新
选材的原则,是选取别人“心中有”而“笔下无”的正能量材料。文章《对一朵花微笑》中作者选了面对花草“笑”,学生就应避开“花草”避开“笑”,从生活的小视角中遴选符合仿写要求的小材料。正如仿文《对一片夜空凝思》所展现的,通过观察“云朵”这一微小事物,于日常中发现新奇之处,读起来既有趣又引人深思。当然,也可以从“听”的角度听花语、风吟、虫鸣;从“闻”的角度嗅泥土、雨露、炊烟;从“看”的角度赏幼芽破土、柳丝泛绿、昆虫觅食;从“尝”的角度品茶趣、果香、食美等,这些贴近生活的小细节,往往能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翻出新意。
在表达上创新
仿写,尤其是精细化仿写,要求结构、句式等与范文保持一致,但是,在表达上却有着宽阔的创新空间。仿写创新要做到语言生动、形象,富有个性;重视细节,能于细微处展示风采;注入真情,做到以情感人。
仿文《对一片夜空凝思》就仿有新意。它结构上细仿范文,语言生动活泼。写仰望之景,娴熟地运用拟人手法,写云像孩子般“偷听”的姿态,如“藏猫猫”“隐”“探头”“竖着耳朵”;写月亮像小船穿越“礁石”的动态等,给读者营造了既真实又神秘、美丽的夜空景象。后半部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感悟,与前面的写景联系得贴切自然。整体上看,表达上的创新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