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范县新闻

范县非物质保护传承与发展“送戏下乡”演出活动正式启动

本报讯 (记者 杜鹏 通讯员 李博) 阳春三月,天气渐暖,在范县的乡村,忙碌的春耕春管工作进入尾声,各个行政村里的文化广场又开始热闹了起来。近日,2025年范县非物质保护传承与发展“送戏下乡”演出活动正式启动,计划演出300余场。演出车搭起的简易舞台上,戏曲演员伴着铿锵的锣鼓,唱念做打,以娴熟的表演技巧刻画出一个个灵动鲜活的艺术形象。台下的观众沉醉于戏中,随着剧情推进感受着戏中人的喜怒哀乐,在一段段戏曲故事中更深理解了仁义礼智信。

范县位于豫鲁交界处,有着丰富的戏曲文化资源,当地流传有四平调、罗卷戏、枣梆戏、大平调等众多地方剧种,其中四平调和罗卷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罗卷戏剧团团长刘敬仁介绍:“罗卷戏又叫‘大笛子戏’,历史悠久,源于唐,成于宋,盛于元,由‘罗戏’和‘卷戏’两个古老剧种融合而成,表演动作以民间武术大洪拳、小洪拳和梅花拳等为基架,唱腔粗犷豪放、激越高亢,拥有八大声腔体系,300余部剧目。”

范县四平调剧团成立于1953年,因其曲调由流传于苏、鲁、豫、皖交界一带的苏北花鼓中的平调演变而成,故名四平调,其唱腔既不失北方的高亢,又具南方的婉转,优美平和、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近年来,范县四平调剧团还创作编排了《黄河人家》《石磨的婚事》《驻村第一书记》等一批现代剧目。其中《黄河人家》《石磨的婚事》先后获得“河南文华大奖”、河南省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等荣誉。

近年来,范县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力度,持续开展送戏下乡、戏曲大赛、非遗展演、戏曲村超等活动宣传推介非遗戏曲,广泛开展戏曲进校园、非遗课堂、村民夜校等活动发掘培养非遗人才,组织剧团结合社会热点和群众生活创作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剧目,在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同时,着力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新时代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贡献力量。⑨

2025-03-27 1 1 濮阳日报 c156746.html 1 范县非物质保护传承与发展“送戏下乡”演出活动正式启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