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育专刊·教苑拾萃

我的读书故事

读《学生发展问题咨询》有感

市实验小学 石瑞娟

读完《学生发展问题咨询》一书,我仿佛在教育的迷宫中找到了一盏明灯。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我每天面对的不仅是课本和教案,还有形形色色的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不断、行事霸道、乱发脾气……以前,我总是急于给他们贴上“问题”的标签,试图用各种方法“修理”他们。然而,这本书让我明白,教育不是修理“机器”,而是陪伴生命慢慢成长的过程。

撕掉标签 听见学生心底的声音

书中最触动我的,是作者提醒教师不要急着给学生贴标签。那些“注意力不集中”“差生”的标签背后,往往藏着许多未说完的故事。就像书里提到的那个欺负同学的孩子,当教师不再盯着他的“顽劣”,转而关注他缺失的家庭温暖时,改变才真正开始。

在许多情况下,教师处理学生问题的方式类似于工厂修理机器:从识别问题,到制订解决方案,直至最终解决问题。该书教导我应具备多维视角:现在的问题可能是过去的伤疤,也可能是未来的钥匙。恰似拼图游戏,唯有同时审视过去、现在与未来,才能拼凑出完整的成长画面。

改变环境 比改变人更有效

书中提出的“整体环境调整”让我眼前一亮。比如,调整教室座位的事例,仅仅改变桌椅摆放方式和互动规则,就让剑拔弩张的师生关系自然缓和,这比单纯的说教管用多了。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学生的“问题”并不是他们本身的问题,而是环境的问题。与其一味要求学生改变,不如从改变环境入手,为他们创造一个更适合成长的空间。

教育是唤醒 而不是“修理”

全书最打动我的,是作者强调教育的最终目标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唤醒成长的力量。就像书里那个考试焦虑的女孩,咨询师没有教她如何应付考试,而是帮助她把焦虑转化为突破自我的动力。这种培养抗挫能力的做法,比单纯提高分数有意义得多。

教育不是修剪枝叶,而是用心培育适合生长的土壤。当教师放下“必须解决问题”的焦虑,学会用好奇心和耐心陪伴成长时,教育就回归了它本来的样子:就像春风化雨,静待花开。

如何帮助学生应对挫折

结合书中的内容,我对如何帮助学生应对挫折有了一些思考。当下,教育内卷化严重,学生和家长大多过度关注成绩和排名,而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一旦遭遇失败,就容易陷入自我怀疑的漩涡。

教师可以开设专门的挫折教育课程,通过案例分析、模拟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挫折的普遍性,掌握应对挫折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利用学校的心理健康讲座和团体辅导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情绪,学会调节负面情绪。

家长要学会适度放手,给予孩子尝试和犯错的机会。当孩子遇到挫折时,不是直接帮忙解决问题,而是引导他们自己思考解决办法,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鼓励孩子多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此外,家长要营造一个温暖、理解和包容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能得到家人的支持和关爱。

学校和家庭应保持密切沟通,定期交流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应对挫折方面的困难。家长和教师携手合作,分享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共同商讨应对策略。同时,可以开展亲子拓展训练活动,增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信任和理解,提升孩子应对挫折的能力。

合上书,我望向窗外,校园里的樱桃树正冒出新芽。每个被教师贴上“问题”标签的孩子,不都是在寻找成长出口的嫩芽吗?教师应放下修剪的剪刀,用心聆听,用爱浇灌,静待每一朵花开。

教育的温度,在于看见每一个孩子的光。当教师不再执着于“修理”问题,而是用心陪伴他们成长时,那些所谓的“问题”,终将在时光里变成成长的印记。

2025-04-08 市实验小学 石瑞娟 我的读书故事 1 1 濮阳日报 c157375.html 1 读《学生发展问题咨询》有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