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在法槌起落间书写为民答卷

——记“新时代担当作为好干部”提名奖获得者李辉

他扎根审判一线十八年,以“如我在诉”的情怀审结2000余起案件,用真情书写司法为民答卷;他从民事审判到破产处置,以“破局突围”的胆识服务改革发展大局,用法治力量激活城市发展新动能;2024年,他个人结案率97.22%,审理的多起重大一审案件,创下一审“零上诉”纪录……

他就是濮阳市“新时代担当作为好干部”提名奖获得者、经开区综合审判庭法官李辉。

深耕一线十八年初心不改

“李法官,真是太感谢你们了,否则我们的案件仅诉讼费和鉴定评估费,就得多花500余万元!”2024年7月21日,当事人将一面印有“司法为民解纷争 法治护航兴营商”字样的锦旗送给李辉以表谢意。

这是一起有15个争议焦点、涉案标的8.5亿余元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面对179份2928页证据材料,李辉创新采用“以鉴促调”工作法,历经7次庭审、20余次调解磋商,最终促成双方签订13页调解协议,不仅为企业节省诉讼费、鉴定评估费500余万元,更形成“案结事了”的示范效应。该案被市中级人民法院作为类案样本推广。

这是李辉十八年扎根审判一线的一个缩影。自2006年参加工作以来,他秉持“案件无小事,件件系民心”的信念,以如履薄冰的态度,以“抽丝剥茧查真相,法理交融促和谐”的工作准则,办好每一个案件,全力防范化解社会风险。

服务大局攻难关尽显担当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破产案件涉及众多债权人、债务人及职工等主体的利益,处理不好将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作为破产审判的业务骨干,李辉主动挑起了处置“僵尸企业”的重担。

面对濮范高速公路公司重整案这一涉及240余家债权人、200余名职工安置的硬仗,他创新路径,指导管理人探索采用“出售式重整”模式,带领团队多举措推动破产程序有序进行:奔赴多地核资清产,核减债权70亿余元;先后组织10余次现场勘验,完成多项道路隐患治理;依托“府院联动”机制多轮次与优先债权人、投资人等利益主体谈判磋商,促成共识,最大限度保护相关方合法权益;通过“线上+线下”召开债权人会议、沟通、送达等事项办理,最大限度节省破产成本;推动“职工岗位保留”条款写入重整计划,为濮范公司83.7%的职工保留了工作……

最终,这起历时15年、涉及56.88亿元债务的“硬骨头”,通过创新“出售式重整”模式成功化解,为此类案件办理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经验,被省、市多部门作为典型案例推广。

在水冶水泥厂、钢铁厂破产清算案中,李辉直面2494名职工安置、跨区域协调、近600亩土地收储等难题,仅用半个月就完成职工债权测算,协调濮阳、安阳两地政府达成土地收储协议,最终比省高级人民法院要求的结案时间提前37天,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认可。

能动履职提质效为民减负

2024年,李辉所带领的经开区综合审判法庭,聚焦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受理案件423件,审结387件,结案率91.48;调撤61件,调撤率为15.76%。一年来,审限内结案率、办案平均用时、上诉率、再审审查率等质量效率效果指标同比大幅提升。

在标的2亿元的政企纠纷中,他摒弃简单裁判思维,深入剖析矛盾根源,通过数十轮协商,引导双方达成和解方案。他总结的“心理疏导+利益平衡+法律释明”调解法,成功化解了多起群体性纠纷,真正将“枫桥经验”融入了审判实践。

在司法实践中,他还倡导“线上+线下”审判方式,减轻当事人诉累,努力以优质的司法服务不断回应人民群众多元的司法需求。其做法被濮阳广播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和市纪委监委“清风龙都”栏目以《云上法庭用数据“领跑”换让群众“零跑”》为题进行了播报和刊发。

“如我在诉”体民情法润民心

李辉在办案中想群众所想、所盼,总能以“共情式沟通”化戾气为祥和,保持审结案件“零信访”纪录,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在他的影响下,“如我在诉、换位思考”成为全庭干警的行动自觉。

法槌起落、案卷翻转间,流走的是年华,沉淀的是李辉“如我在诉”的为民情怀。十八年来,他先后荣获“全省人民满意政法干警”“全省法院先进个人”和市“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其团队创下的破产营商环境指标保持了全省第一梯队的亮眼成绩。他参与撰写的最高人民法院课题《案件繁简分流成效及问题分析》获全国法院二等奖,调研成果转化为审判机制,助力了全市法院审执质效提升。

本报记者 宋仁志

2025-04-09 ——记“新时代担当作为好干部”提名奖获得者李辉 1 1 濮阳日报 c157412.html 1 在法槌起落间书写为民答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