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市教育局《关于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展两小时综合体育活动的通知》,切实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市油田第五中学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制订了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关于落实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两个小时综合体育活动的实施方案》,为后续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全面推动校园体育活动提质增效,让运动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活力引擎。
科学合理规划
做好顶层设计
在课程开始前,学校通过体育教研会、年级备课组等平台,组织体育教师深入研讨,结合各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体育基础,制订了各年级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活动组织形式等,确保每个年级的体育活动都能有针对性地开展。
科学制订课程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学校以年级为单位开设了篮球、排球、足球、田径等项目课程。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循序渐进,从基础技能教学到专项技能提升,再到综合运用与比赛实践,逐步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同时,充分考虑不同项目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差异,合理安排课程比例,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体育需求。
确保大课间正常实施。学校高度重视大课间活动的正常开展。上午以跑操为主,各班级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整齐有序地进行跑操活动,步伐整齐,口号响亮,展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下午则以眼保健操和班级活动为主,学生们在课间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体育锻炼,既保护了视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课内外认真执行
确保活动充分
调动教师积极性,合理增加课时量。为确保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学校积极调动体育教师和班主任教师的积极性。一方面,适当增加体育教师的课时量,使其能够全身心投入体育教学与活动组织中。另一方面,鼓励班主任参与到学生的体育活动中,同样为班主任适当增加课时量。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还加强了对学生体育活动的全方位指导与管理。
优化上课时间,巧做课时安排。为保证两个大课间和体育课时,学校对上课时间进行了合理调整:将上午上课时间调整为8时,下午上课时间调整为14时30分,同时每节课由原来的45分钟调整为40分钟。这样的调整,为学生留出了充足的时间用于大课间活动,使每天两个小时的综合体育活动时间得到了有效保障。
推行双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为保证体育课的上课质量,个别班级采用两班合并体育课的体育教师和班主任双师课堂模式。在体育课上,体育教师负责专业体育技能的教学与指导,班主任则协助维持课堂秩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给予鼓励与支持。这种双师课堂模式,充分发挥了体育教师和班主任的各自优势,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利用延时服务,上好体育大课。学校充分利用延时服务时间开展体育大课。例如,利用延时第一节课,体育教师和班主任同时上课。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组织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班主任则在一旁协助组织学生,确保活动的安全有序进行。通过这种方式,学校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体育活动内容,增加了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
借助社团活动,拓展体育时间。学校各年级每周安排一节体育社团课,开设了篮球、足球、排球、田径、羽毛球、乒乓球、太极拳、跳绳、轮滑等12 个体育社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社团课由专业的体育教师进行指导,学生在社团活动中不仅提高了体育技能,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极大地拓展了体育活动时间和空间。
通讯员 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