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静待花开的旅程,而德育恰似滋养幼苗的晨露。小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班主任作为德育工作的核心实施者,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何在孩子的心田播下真善美的种子?这需要将德育融入日常点滴,用智慧构建有温度的教育生态。
以班会浸润心灵。班会作为班级管理的常规性、集体性教育活动,需从真实问题切入,通过行为规范、情境模拟等形式,浸润学生的心灵,促进其全面发展,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而日常琐事、突发事件则可以通过灵活度高、针对性强的微班会进行引导,更好地发挥育人效果。
用班级文化滋养品德。班级文化是隐形的教育力量,它滋养、陶冶着所有的学生。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班级之星评选、心灵驿站、鼓励树、夸夸墙和黑板报等形式,让每一面墙都成为无声的老师,让每一个空间都成为文明的源泉。当班级的每个角落都传递着积极向上的信号,德育就会像春雨一样润物无声。
让德育扎根生活。德育不是空洞的口号,而应扎根生活土壤,助力每个生命绽放独特光彩。通过真实的劳动体验和社会实践,使自然现象化作生命教育契机,让品德在生活实践中落地生根,让优秀文化润童心、助成长。这种“做中学”的方式,比单纯讲道理更能打动学生的心。
让家校共育汇聚力量。家庭和学校就像德育的两只手,需共同用力。班主任可以通过家长会、亲子任务等方式,让家长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师也能够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也可以通过设计家庭美德卡、传承优良家风等活动,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关爱老人、节约水电等小任务。当家庭和学校步调一致时,教育才能真正形成合力。
教育是慢的艺术,德育更是如此。它不需要轰轰烈烈的口号,而是藏在每天的轻声细语里、班级的温暖小事中、家校的默契配合间。当班主任用匠心培根铸魂,用智慧营造成长的环境,用真诚汇聚家庭的力量,德育自然会像种子一样,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