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苑拾萃

谈小学习作教学中学生修改能力的培养

市实验小学 姬慧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第三学段的学生应能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确保“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这意味着除了写作本身外,学生还需要掌握自主修改的方法,并积极参与到他人的习作修改活动中。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一手包办”做法,采用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

讲述趣味故事 增强习作修改意识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承担了大部分的作文批改工作,学生习惯于写完即交,缺乏对修改过程的理解和参与。长此以往,学生对于如何写出好作文感到迷茫,导致写作困难重重。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在课堂上讲述了贾岛的“推敲”故事。通过视频播放及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僧敲月下门”与“僧推月下门”的差别。这个故事不仅让学生知道了古代诗人如何精雕细琢诗句中的每一个字词,也让他们领悟到优秀作文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反复推敲、修改而成的。故事分享激发了学生对作文修改的热情和重视,使他们认识到,修改不仅是写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更是提升作文品质的关键步骤。

结合阅读教学 打好习作修改基础

习作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字词句的准确使用。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用课文中的字词句学习,帮助学生提升遣词造句的能力。例如,在描述快乐的心情时,除了使用“真开心”等简单词汇外,还可以引用课文中所学到的描写技巧,如天气晴朗、小鸟唱歌等场景描写,或“眉开眼笑”等更丰富的表达方式,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此外,通过对比优秀范文与自己的作品,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看到差距,并从中学习到改进的方向和方法,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他们的鉴赏能力和自我修正能力。

设置修改标准 掌握修改技巧

教会学生修改技巧是提高其习作水平的关键。教师不仅要示范批改过程,还要讲解修改的原因,并教授修改符号和标准。根据这些指导,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实践修改方法。具体来说,修改标准可以从四个方面设定:一是检查主题是否符合作文要求;二是纠正错别字;三是修正句子的语法错误,保证内容流畅;四是整体审视文章质量,包括书写字迹、格式规范以及页面整洁度等。此外,教师应在学生修改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鼓励他们反思修改前后的变化,体会改进的好处。例如,当学生将“僧推月下门”改为“僧敲月下门”时,他们会发现,一个简单的动词替换就能让整句话更加生动、形象,从而加深对细节处理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实施上述措施,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习作修改的意识,还能显著提高他们的写作技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独立思考和自我完善,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具有深远影响。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批改者转变为引导者,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学生将不再将作文视为一项难以克服的任务,而是将其视为一种享受创作乐趣的旅程。

2025-04-15 市实验小学 姬慧敏 1 1 濮阳日报 c157949.html 1 谈小学习作教学中学生修改能力的培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