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过去环境脏乱差,如今事事有人管。”近日,华龙区黄河办颐南社区居民王爱芳,站在金丰小区新建的孝道文化广场前,道出了黄河办76个无物管小区居民的共同心声。
近年来,华龙区黄河办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通过构建“党建搭台、群众唱戏、文化铸魂”治理新生态,蹚出一条老旧小区长效治理的新路径。
五级体系筑牢治理根基。黄河办创新建立“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联动体系,实现76个无物管小区党组织全覆盖。针对自治基础薄弱的小区,组建23支由网格长、网格员、党员和居民共同参与的居民议事协商队伍,参与小区事务管理,充分发挥居民自治作用。同时,推行“1+9+N”党建联盟模式,携手42家驻区单位和社会组织分包小区,召集780余名驻区党员担任单元(楼栋)长,凝聚起基层治理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分类治理破解管理难题。黄河办针对各小区特点精准施策,在海斯顿等示范小区推行“红色物业”,实现业委会与物业党支部交叉任职;对71个改造完成小区实行“一区一策”自治,金丰小区卫生费收缴率突破95%;对5个待改造小区,同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与组织建设。同时,创新“小马扎议事会”等协商机制,累计解决飞线充电、管网改造等民生问题200余件。
靶向攻坚提升民生品质。黄河办高度重视无物管小区治理工作,先后组织专题调研7次,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讨,制订《黄河路街道党建引领无物管小区治理行动实施方案》,通过摸清底数、充分调研、发动群众、强力攻坚,全面推进无物管小区治理。在基础设施升级方面,完成71个小区的道路硬化、智能门禁安装等改造项目,清理违建43处。截至目前,黄河办治安案件同比下降60%,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持续攀升。
文化浸润激发自治活力。黄河办通过“代表议事亭”“廉政文化广场”等32处特色空间建设,将传统文化融入社区治理。通过开展“文明楼道”评选活动,建立“居民公约”积分管理制度,切实提升了居民参与基层治理、支持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热情。
“基层治理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黄河办党工委书记李向峰表示:“通过构建新的治理生态,黄河办实现了治理主体从‘单一管理’向‘多元共治’的转变,服务供给从‘基础保障’向‘品质提升’的转变,居民角色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创造’的转变。”
(张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