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以来,南乐县杨村乡以党建为引领、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契机,结合春季时节特点,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激发绿色发展动能。全乡党员干部群众携手绘就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的幸福新图景。
擦亮环境整治“面子”。入春以来,该乡锚定人居环境“净绿美”提升目标,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整治。以“三清一改”为基础,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清理积存垃圾30余立方米、整治河道沟渠2处、拆除断壁残垣20余处,实现全域卫生无死角。如今行走在杨村乡,青树掩映的徐庄、花径蜿蜒的袁庄、碧水环绕的格大庄各具特色,原本的卫生死角已变身为9处特色“口袋公园”。通过活用闲置宅基、巧治空心院落,打造出兼具实用功能与乡土韵味的微景观,实现村村有亮点、处处见匠心。
夯实制度管理“底子”。该乡创新建立“133”工作机制:乡党委成立1个指挥部,实施周调度、月观摩、季考评3项制度,落实网格管理、门前三包、积分激励3项措施。全乡36个村划分为4大网格,由党员干部包片到户。将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开展“最美庭院”擂台赛,实行“红黑榜”动态公示。同时,还邀请20余位乡贤代表担任环境观察员,实行“随手拍—马上改—回头看”监督闭环管理,确保整治成效常态化。
厚植全民参与“里子”。变政府“独角戏”为干群“大合唱”,该乡构建起立体化动员体系。通过党员联户“1+10”机制、巾帼志愿服务队、青年突击队等载体,带动5000余户群众主动参与。创新“环境超市”积分兑换模式,村民可用参与整治获得的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如今,该乡自发成立多支义务保洁队,群众从“旁观者”变身为“当家人”,形成“早晨清扫门前路、傍晚打理小花园”的新风尚。
通过系统整治,该乡初步实现“制度刚性”与“群众自觉”良性互动、“环境颜值”与“生态价值”同步提升。该乡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深化“千万工程”经验,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方向,培育庭院经济、发展乡村旅游,让和美乡村建设成果更好地惠及群众。(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