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评价,有助于精准把握学生发展状况,调整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本文探讨核心素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评价中的实践路径。通过构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开发多元化评价工具,创新评价策略,实现教学评一体化,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评价目标
评价维度的确立。语言建构与运用,关注听说读写综合表现等;思维发展与提升,关注学生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审美鉴赏与创造,评估学生对文学作品审美感知和创造力;文化传承与理解,关注学生传统文化认知与传承。
结合教学内容的评价目标
以《草船借箭》为例,在语言维度上可生动讲述故事;在思维维度上引导分析诸葛亮的决策;在审美维度鼓励创作相关绘画或短剧;在文化维度上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认同感。
开发契合核心素养的评价工具
基于逆向教学设计的评价工具。采用逆向教学设计,先明确教学目标,再设计学习流程和评价任务,确保评价与目标一致性。
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评价工具。单元导读评价单,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单元主题和目标;阅读任务评价单,评价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方法运用;写作任务评价单,从内容、结构、语言表达等维度评价学生写作能力;口语交际任务评价单,评价学生语言表达、倾听能力和应变能力;综合性学习任务评价单,考查学生合作能力、资料收集与成果展示能力。
优化传统评价工具。增加开放性试题比例,设计实践性作业,并借助信息技术建立电子档案袋,记录学生成长轨迹。
创新多元的评价策略
多元主体参与。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全面反映学生表现。
强化过程性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和阶段性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创新评价方式。游戏化评价,如知识闯关等;跨学科评价,结合科学知识写科普文章,提升综合素养;情境模拟评价,角色扮演、辩论等;项目式学习评价,如“家乡文化探寻”等。
实践成效及展望
该评价体系在教学中取得显著成效,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综合素养明显增强。未来可结合信息技术,实现更精准的个性化评价。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2.简·查普伊斯.《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2022.
3.王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策略》[J].新课程(小学),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