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生·广告

三尺讲台育桃李 一片丹心写春秋

——记河南省先进工作者张常胜

每天清晨6时许,在第一遍早读铃声响起之前,他都会披着朝霞走进校园,迎接学生走进教室,开始新一天的学习。这个习惯,他一坚持就是28年。

28年间,他曾当了21年班主任,培育的学生14名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200余名被重点大学录取。

他就是市一高副校长张常胜。2024年,他获评河南省先进工作者。

张常胜被同事们称为“工作狂”。20余年来,每天早晨他第一个到校,走进年级所有教室,检查学生到班情况,指导学生如何高效读书、记忆。午休时,他仍然穿梭于各个教室,查看学生们的午休状况和静班情况。

教师毕爱民到市一高工作后,就一直和张常胜搭班教课,对他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十分佩服。“在我们眼里,张老师一工作起来就斗志昂扬、慷慨激昂,就如一名‘斗士’,好像永远不知道疲惫。他的这种工作状态和敬业精神深深影响了大家,带动我们和他一起争挑重担、勇争一流。”毕爱民激动地说。

正因为坚守“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理念,凭借满腔的热爱、执着的努力,张常胜收获了桃李芬芳和硕果累累:2017年高考,他所带班级有5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51名学生全部被重点大学录取;他作为年级主任,在2020年高考濮阳市理科700分以上的9名考生中,该校就占了7名,一本上线1400余人。

作为一名教书育人、培根铸魂的园丁,张常胜几乎把所有的爱都献给了自己的学生——

他以真诚打动学生。2017年,他担任高三(10)班的班主任,为了美化学习环境、缓解学生压力,他到花卉批发市场购买各类花草,摆放到教室里,使班级绿意盎然;他带领教师和学生共同绘制班徽、制订班训、撰写班歌(学生自己作词作曲)和班级宣传标语、确定个人目标和共同目标等,极大增强了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

他会花样关心学生。中秋节,获悉有些住校的学生未回家,他立即买来月饼和苹果,和学生们一起赏月;冬至时,他组织全班同学一起包饺子、吃饺子;元旦时,他带领全班同学开联欢会;节假日,他组织学生们进行拓展训练;高考百日冲刺期间,学生心理压力较大,他组织开展拔河、跳绳、赛跑等比赛,为学生购买食物,定制特色胸牌,让学生们在持续的激励中更加积极上进。该校高三(105)班学生邵欣怡说:“在学校,张老师总是积极主动关怀学生,为我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自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张常胜常年担任市一高高三年级的英语教师兼班主任,多次被市一高、市教育局评为优秀班主任。同时,他先后获得国家级课题一等奖、省优质课教师、市先进工作者、市五一劳动奖章、市最美教师等诸多奖项和荣誉称号。

2024年9月,张常胜荣升市一高副校长,负责教学业务,兼任年级主任。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工作更忙了,但他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没变。“无论在什么岗位,我都要求自己做到出色的程度。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必须做到;要求老师做到的,我首先要做到。我会坚持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做到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张常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本报记者 段利梅 通讯员 高钰淋 赵珊珊

2025-05-22 ——记河南省先进工作者张常胜 1 1 濮阳日报 c159758.html 1 三尺讲台育桃李 一片丹心写春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