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袁冰洁) “神奇,想不到麦秆竟然能制作出这么美的艺术品。”“这就是麦秆画啊,太漂亮了,我能现场定制一幅作品吗?”在5月24日举行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科开放日上,濮阳王氏麦秆画传承人王华平手中的麦秆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他将濮阳的龙文化以及麦秆画源远流长的历史与创新发展娓娓道来,受到参观者的一致好评。
农科开放日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自2019年起举办的年度科普活动,旨在向社会公众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并展示最新科研成果。本届农科开放日以“农业科普赋能,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为主题,面向社会公众展示前沿农业科技成果,普及农业科学知识,宣传农科院围绕“国之大者”促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科技支撑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贡献,营造关心支持农业科研的良好氛围。
王氏麦秆画受邀参加本届农科开放日。王华平率团队成员走进中国农科院国家作物种质库,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与农耕交融盛宴。活动中,王华平现场用手中的麦秆作画,向孩子们展示了麦秆画精妙绝伦的技艺。他着重讲述了濮阳清丰县十大优异种质资源之一的莛子麦。当看到这一看似普通的农作物成为群众制作手工草编和麦秆画的主要原料时,不少人惊叹不已。
麦秆画作为中原地区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濮阳文化的一张名片。王氏麦秆画是我市麦秆画的代表,王华平、韩瑞平、韩敏等第十五代传承人及王佳佳、王雨龙、曹艺凡等第十六代传承人,致力于技艺研发与创新,极大提升了麦秆工艺的艺术表现力。王氏麦秆画先后获得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山花奖”、河南省政府“金鼎奖”、河南知名文化产品、河南老字号、中国麦秆画行业标志性品牌、中国知名品牌、中国特色旅游商品、“中华源字号”等称号,为濮阳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