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副刊

聆听生命的和声

■ 王溢铭

新买了一盆竹芋摆放家中。旭日东升,它以不易察觉的变化,逐渐向外伸展如鹤腿般细长的棕褐色根茎,舒展着那犹如孔雀尾羽般的叶子。夕阳西下,空气微凉,它又如婴儿般悄无声息地蜷缩起身子,一如妈妈收拢的怀抱,温暖又安定。这一开一阖的自然节律正是它美好蓬勃的生命之源。

这让我想到了《瓦尔登湖》。梭罗以其如诗的笔触,细腻地勾勒出自然流转的绝美画卷。当春天轻盈而至,湖面发出如擂鼓般迸裂的脆响,湖水不再被禁锢,涟漪荡漾。光影交织的夏日,他在水中畅游,感受那份沁凉与温柔。秋日林间漫步,落叶沙沙低鸣,鸟群划过天空,枫叶将山坡染红。凛冽的冬日,他穿上厚厚的棉衣,嘎吱嘎吱地挪步。大雪纷飞,白色画卷上的一串串精灵的足迹,谱写着冬日协奏曲。

在中国诗人笔下,四季节律变换更是司空见惯。在岘山脚下的涧南园中,孟浩然沐浴更衣,如缎的头发披散开来,轻轻推窗,让暮色微凉沁入身体,让荷花的香气飘进鼻息。竹露滴落在池面上,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感官被无限放大的时刻,他以诗为寄,行云流水之美倾泻开来。

美食更是自然节律的无私馈赠。《舌尖上的中国》里,讲述了一场吉迪村村民与春天的约会。凌晨3点,村民们结伴而行,奔赴20公里外的原始森林,在松树和栎树的混交林中寻找松茸。春日的香格里拉山林里,气温回暖,湿润的空气,蔓延的嫩绿,令人心旷神怡。卓玛双腿跪地,手拿一根细长的木棍,轻轻地松动土壤,小心翼翼地捡起了松茸。这如精灵般的菌子,是她走了一公里路才找到的一件宝贝。村民们用黑陶土锅融化酥油,放上切好的松茸片,滋滋作响,空气中弥漫着让人垂涎欲滴的美味。

“妈妈,我困了。”女儿的声音传来,打断了我的思绪。已经晚上十点了,月光带着一丝微凉,竹芋呈现出抱拢的安静。孩子如精灵,是自然的使者,在催促着大人们尽快进入梦乡呢!

2025-06-25 1 1 濮阳日报 c161321.html 1 聆听生命的和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