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奔涌,文脉绵长。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和内涵,7月30日下午,市政协召开“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带”提案办理协商座谈会。相关市直部门、沿黄三县政府负责人,民主党派及文史专家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带谈工作进展、献务实之策,现场气氛热烈。
一份提案:聚焦黄河文旅融合发展
今年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期间,省政协委员、市政协主席徐慧前提交了《关于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带的提案》。“濮阳作为黄河文化重要承载地,打造文旅带责无旁贷。”徐慧前表示。
提案指出,黄河过境濮阳167.5公里,拥有丰厚的文化遗存与壮美风光,文旅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濮阳坚持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向黄河流域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强市转变,旅游业发展稳步提升。但也存在有资源缺整合、有产品缺龙头、有产业缺效益、有项目缺品质等问题,提案建议从文化挖掘、故事讲述、市场推广、区域协作等方面破题。
该提案得到省政协高度重视,交由濮阳市政府会同省直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办理,推动成果转化。
多方发力:以实干实绩彰显担当作为
提案交办后,我市迅速行动,积极对接河南黄河河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等部门,协同做好濮阳黄河文化旅游带研究论证和建设有关工作。相关单位及濮范台三县坚决扛起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责任担当,理思路、找方向、定措施,确保提案落地见效。
座谈会上,市文广体旅局局长王淑娟率先汇报工作进展:“我们积极争取省级规划支持,推动濮阳沿黄文旅纳入重点;渠村分洪闸、影唐险工入选省首批‘黄河文化千里研学之旅’基地;西水坡遗址等7处入选‘河南黄河文化地标’,陈氏绢艺等5个非遗文创产品入选省‘黄河礼物’;规划以濮阳县引黄入冀补淀渠首、范县毛楼、台前将军渡为重点的精品线路;创排的《黄河红帆》获河南文华大奖,《吴隐之》荣获第十届黄河戏剧节最佳剧目,创作的《黄河人家》《黄河滩》《黄河夯歌》三部曲登上央视舞台;联合山东聊城、菏泽成立豫鲁文旅联盟,举办自驾游活动,上百辆自驾房车沿黄河大堤探访濮阳特色景点。”
濮阳黄河河务局局长方祖辉介绍,该局持续挖掘整理濮阳黄河文化资源,成功打造3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黄河台前县段入选“省级美丽幸福黄河”;以国家水利风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小学生研学基地等为抓手,打造黄河文化宣传教育平台,提档升级现有阵地,高标准谋划了人民治理黄河文化展厅和瓠子堵口治河文化展厅项目;对重要红色水利工程、古堤防等重点遗迹实施抢救性保护,出版发行《濮阳黄河志》《河南黄河故事——濮阳卷》等富有濮阳治河文化特色的精品力作。
濮范台沿黄三县系统梳理以历史探源、重大事件、杰出人物及黄河文化为主线的县域历史文化资源,走出差异化发展之路。濮阳县坚持以文旅活动为媒,举办赏桃花、观荷浪、品梨香、尝鱼汤等主题乡村旅游品牌活动;以体育赛事引流,成功举办“千车万人游濮阳”启动仪式暨渠村黄河滩汽车越野赛、两届中国公路自行车职业联赛(濮阳站)等高水平赛事。范县依托毛楼村生态资源和板桥文化底蕴,打造生态旅游度假区;依托陈庄镇中原荷花园开发藕粉面条等特色产品,推动农文旅融合。台前县活化利用传统村落资源,将姜庄村废弃土坯房改造为精品民宿,融合传统场景与现代体验,打造民宿经济典范。
踊跃建言:破解瓶颈谋升级
针对当前资源整合不足、品牌影响力弱、业态创新乏力等制约濮阳黄河文化旅游带发展的瓶颈问题,与会人员聚焦内涵挖掘、项目驱动、提案落实等关键环节,积极建言献策。
围绕如何深挖我市黄河文化内涵,民盟濮阳市委专职副主委韩晓东建议,组织专家开展黄河历史文化的研究和普查工作,深入挖掘和黄河文化有关的历史古迹、历史事件、传说故事、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等内容,同时筹建黄河文化博物馆,搜集相关文物,为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带提供支撑。
“深挖文化内涵,不仅要保护文物遗址,更要讲活黄河故事。”市政协文史研究员胡新会说,他建议提升濮阳市老干部艺术团创作的历史豫剧《澶渊之盟》艺术水平,利用现代融媒体手段,打造情景剧,以更好地吸引游客来澶渊之盟纪念馆参观。同时,他还建议将西辛庄村申报为黄河文化旅游示范村,“西辛庄村是一个从黄河滩区盐碱村建设成为全国文明村的先进典型,它的蜕变就是黄河文化实干精神的体现,可以讲出一个很好的黄河故事。”
“提案提出要持续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我认为可以从建设特色旅游项目着手,将历史典故、传统技艺等文化元素转化为沉浸式演艺等特色旅游项目,让旅游产品成为承载黄河故事的生动载体,增强文化传播力与吸引力。”市政协副主席张焕军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会场气氛活跃,与会的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利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负责人,也结合部门职责,就协同推进濮阳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提出了意见建议。市政协副主席曹拥军要求相关部门把办理《关于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带的提案》作为推动工作的催化剂,加强顶层设计,形成工作合力,加大支持力度,促进黄河文旅与濮阳特色文化有机融合,形成我市一张独具特色的亮丽名片。
“建立濮阳黄河文化旅游带议事协调机构,凝聚工作合力”“借助‘十五五’规划的有利时机,谋划一批和黄河保护发展相关的文化生态、农旅产业项目”“强化互联网思维,突出‘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促进线上引流与线下体验良性互动”……一条条中肯的建议,汇聚起推动濮阳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的澎湃力量。
凝聚共识:共绘黄河文化新画卷
深入协商凝聚共识。与会各方表示,将以提案办理为契机,深入吸纳各方的意见建议,持续深挖黄河文化内涵,强化项目支撑,优化服务体验,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推进黄河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副市长蔡洪峰说,市政府将精准发力,深化融合发展,串联文旅资源,创新文旅形式,让古老文化“活”起来、“潮”起来,全面提升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质效。
“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要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做到‘政府主导、政协助力、社会参与’,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工作格局,特别是要抢抓省文旅大会机遇,主动融入全省文旅发展‘大盘子’,齐心协力唱好新时代‘黄河大合唱’,共同把黄河文化旅游带打造成传承文明的‘根脉带’、惠及民生的‘幸福带’、联动豫鲁的‘协作带’,为河南建设文旅强省、世界文化旅游胜地贡献濮阳力量!”徐慧前的话语掷地有声。
随着提案办理深入推进,一幅彰显濮阳特色的黄河文化旅游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本报记者 樊欣欣 通讯员 荣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