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南乐县千口镇北仇庄村村委会,孩子们的读书声与欢声笑语交织成独特的夏日乐章——驻村第一书记刘礼涛精心打造的暑期课堂,成为村里40余名中小学生的“成长驿站”。这个融合英语辅导与防溺水、防诈骗教育的特色课堂,既解决了家长的看护难题,更用暖心服务为乡村孩子撑起了成长保护伞。
急群众所急
填补暑期监护空白
北仇庄村不少家庭面临“看护难”问题:学生家长或忙于田间农活,或远赴他乡务工,学生暑期多由爷爷奶奶照管,学业辅导跟不上,安全监护也容易出现空档。刘礼涛在走访中敏锐察觉到这一问题,结合暑期防溺水、防诈骗等工作部署,决定依托村委会场地,办起义务暑期课堂。
消息一出,村民纷纷响应。“刘书记把娃的事当自家事,我们在外打工也能安心了。”村民仇大哥的话道出了许多家长的心声。从场地清扫到课程表制订,刘礼涛亲力亲为,短短3天暑期课堂顺利开课。
巧设课堂
让知识与安全“双向奔赴”
“‘danger’这个词,既可以指危险的水域,也能提醒我们警惕陌生来电。”课堂上,刘礼涛手持单词卡,将英语教学与安全知识自然融合。针对5至8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设计了“基础+情景”的教学模式:通过字母读写、基础词汇记忆打牢英语学习根基;通过情景模拟、趣味互动激发学习兴趣。更巧妙的是将防溺水、防诈骗教育融入英语教学:讲“water”时,结合周边溺水案例,讲解防溺水“六不准”原则;教“safe”时,用生活场景解析电信诈骗套路。“以前孩子不爱听大道理,现在跟着刘书记学单词,还能主动学习安全知识呢。”村民张大姐笑着说。
情系乡村
用实干浇灌未来
每天清晨,刘礼涛提前到村室打开窗户通风;午休时,他趴在桌上备课,笔记本上记录着每名学生的学习进度;傍晚护送学生回家,顺带了解家庭情况。课堂成了干群“连心桥”,家长送菜致谢被婉拒后,便主动帮忙打扫;退休教师也主动前来义务助教,课堂氛围愈发浓厚。
“驻村就要扎根基层,青少年是乡村的希望。”刘礼涛说。暑期以来,该村学生的英语词汇量平均增加100余个,安全口诀更是熟记于心。这个暑期课堂,不仅是知识的学堂、安全的港湾,更藏着乡村振兴最温暖的注脚。
全媒体记者 王献伟 通讯员 陈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