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以必胜信念守护初心 用赤诚丹心续写荣光

王敬英

日前举行的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百岁老兵李登月的身影让无数人热泪盈眶。这位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世纪老人,用“半生披着战场的硝烟,一生迈着必胜的步伐”的传奇经历,诠释了中国军人的忠诚底色与使命担当。作为退役军人事务工作者,要从他的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在新时代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事业中践行初心、勇毅前行。

——在历史硝烟中淬炼忠诚品格。1943年,19岁的李登月在目睹日军残忍杀害200多名乡亲后,毅然投身八路军。从焦虎集战斗中用血肉之躯突破敌人防线,到朝鲜战场上与妻子曹康年在防空洞顶拍下“战地婚纱照”,他的每一步都深深镌刻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这种忠诚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面对生死考验时“不当汉奸、不当伪军”的坚定抉择,是在极端困境中“宁肯饿死也不拿群众一粒粮”的纪律坚守,是和平年代仍坚持为中小学生讲述抗战故事的执着传承。

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同样需要这种纯粹的忠诚。我们要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融入日常工作,体现在每一次退役军人来访接待中,落实在每一项优抚政策执行里。当我们为抗战老兵上门办理优待证时,当我们协调解决退役军人家庭难题时,当我们倾听参战老兵讲述烽火岁月时,都是在延续这份跨越时空的忠诚。正如李登月所说:“胜利是用勇气和信念拼出来的”,我们也要用必胜的信念打通服务退役军人的“最后一公里”,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娘家人”的温暖。

——在和平年代传承精神火种。脱下军装的李登月,将战场的硝烟化作国防教育的星火。他参与编写战争史料,坚持到中小学讲思政课,把美军罐头盒改制成粉笔盒教具,用残缺的手掌一笔一划写下战斗故事。这种“解甲不解志”的精神,正是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的生动写照。在他的家乡安阳滑县,已建立李登月事迹陈列馆,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作为退役军人事务工作者,我们要成为精神火种的传递者。一方面,通过报纸、电视、新媒体等多种媒介宣传、推介优秀退役军人的英雄事迹,在全社会形成尊崇军人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搭建平台,引导退役军人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领域继续发光发热,让每一位退役军人都能在新时代找到自己的价值坐标。

——在服务保障中践行使命担当。从战场上的“钢铁战士”到退休后的“国防园丁”,李登月用一生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他主动放弃伤残补助,将慰问金转赠失学儿童,临终前还惦记着“烈士的孩子更该上学”。这种超越个人得失的奉献精神,为退役军人事务工作者树立了标杆。

我们要以李登月的“必胜信念”破解工作难题。在退役军人就业安置中,建立“订单式”技能培训体系,联合企业开发退役军人专属岗位;在权益维护中,健全“信访接待+法律援助+心理疏导”的闭环机制;在关爱帮扶中,创新“一人一策”精准服务模式,让退役军人感受到组织始终在身边。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退役军人事务工作者肩负着“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的神圣使命。让我们以“信脚下的土地,信头顶的红星”的坚定信念,在新时代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的战场上,继续书写“你还是那个少年”的壮丽篇章。②

2025-09-11 王敬英 1 1 濮阳日报 c164154.html 1 以必胜信念守护初心 用赤诚丹心续写荣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