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乡村全面振兴

“红色引擎”驱动乡村全面振兴

—— 濮阳县清河头乡党建联建与网格治理的融合实践

图①娄昌湖杂技文化产业园。

图②清河头乡和美乡村建设。

图③清河头乡乡村振兴培训大会。

图④清河头乡金银花产业集群。

图⑤清河头乡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图⑥清河头乡老年日间照料中心。

从万亩金银花田的产业联兴,到康养小院的诗意栖居;从濮范路沿线的旧貌换新颜,到金堤河畔的山水画卷……近年来,濮阳县清河头乡突出党建引领作用,通过组织联建、产业联兴等发展策略,推动乡村连片发展。同时,整合资源力量,完善“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基层治理效能得到全面提升,绘就了一幅产业旺、生态美、治理优的乡村全面振兴新图景。

组织联建:筑牢乡村全面振兴“红色堡垒”

近日,和着秋的韵味,振兴寨村处处呈现和美乡村新貌。进村的道路两侧,荷花、金盏菊等争奇斗艳;房前屋后,“口袋公园”星罗棋布;胡同深处,微型果园与农家小院相映成趣;金堤河岸与田园、村庄、池塘共同绘就一幅美丽的秋日山水画卷。近年来,该村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生态康养、乡村旅游等产业,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20万元。

然而谁能想到,就在几年前,振兴寨村还是一个经济发展慢一拍、基础设施差一截的落后村庄。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清河头乡紧邻市、县城区的西部和北部村庄发展迅猛,而振兴寨村等东部村庄因交通不便、区位劣势、产业基础薄弱等问题,发展相对滞后。如何打破村庄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实现全面提升?清河头乡党委以党建联建模式破题,通过打破区域壁垒、整合多方资源,实施“消薄培强”工程,推动产业联兴、资源共享,最终形成美美与共的乡村全面振兴新格局。

片区联动。清河头乡按照“大带小、强带弱、中心辐射周边”思路,将全乡划分为6个联建片区,每个片区包括3至5个村,构建了“示范领路、片带辐射、全局联动”的党建联建格局。乡党委通过建立联建共建制度、定期召开片区会议、开展支帮带活动等方式,推动各片区规划统筹编制、产业协同发展、资源集约投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从“单点盆景”到“全域风景”的跃升。

头雁领航。清河头乡以党支部建设为抓手,重点培养年富力强、素质过硬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组织村“两委”成员外出学习培训,开阔视野。健全“五位一体”责任体系,创新建立“一个支部六个岗”机制,实施积分制量化管理,全面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红黄绿”三色动态提升台账,以清单化、项目化方式补短板强弱项。同时,立足本地特色打造农文旅融合项目,开发生态康养休闲采摘等新业态,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动能。

产业联兴:激活共同富裕“内生动力”

清河头乡以党建联建为纽带,通过片区产业融合、地域特色融合、人才技术融合三大路径,推动组织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

打造产业集群。在刘思公村、沙河寨村等村建设万亩金银花基地,形成“订单生产—集中收购”的产业链条;以桃园村为核心辐射周边,打造集露营基地、葡萄生态采摘园等于一体的美丽乡村文旅综合体。

推动联村共建。投资500余万元推进片区资源整合,如振兴寨村“康养小院”与焦寨村产业园联动,依托娄昌湖杂技文化资源,建设融合杂技观赏、生态康养、非遗商业街的农商文旅经济带。

治理联动:构建和美乡村“善治格局”

网格精治。清河头乡完善“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构建“乡党委—服务区党总支—村(居)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联动体系,精细化设置221个治理网格,将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的每一个角落。从村干部、优秀党员、“五老”人员中选聘网格员,实行“巡、访、做、记、报”五字工作法,构建“智慧平台预警—网格员快处”机制,实现民生服务零距离、矛盾化解在萌芽。

服务共享。清河头乡统筹推进濮范路沿线环境整治与金堤河沿线和美乡村建设,推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通过联合举办广场舞大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建设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等方式,实现基础设施片区共享。整合妇联、团委及志愿者力量,组建“红色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健康义诊、困境儿童帮扶等惠民服务,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党建联建,联的是资源更是民心;网格治理,治的是村庄更是人心。清河头乡以党建为红线,串起组织建设、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三颗明珠,正在书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展望未来,这片热土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让乡村振兴的画卷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全媒体记者 王献伟 通讯员 高明阳 文/图

2025-09-11 —— 濮阳县清河头乡党建联建与网格治理的融合实践 1 1 濮阳日报 c164174.html 1 “红色引擎”驱动乡村全面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