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文华 王同录 通讯员 王莹 刘宇洋 文/图
甲状腺,这个位于颈前的蝴蝶形腺体,虽只有二三十克重,却是人体代谢的调节器,掌管生长发育、心跳快慢、体温高低、情绪起伏。它还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健康隐患,有人因没症状延误治疗,有人为查一次指标跑遍大小医院,有人面对复杂病情茫然失措。直到有一天,他们几经周折认识了郄永强,病情才得到根本的转机和改善。
郄永强,47岁,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以下简称“地医”)核医学科主任,2002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获新乡医学院硕士学位,是河南省核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预防医学会甲状腺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介入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各种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在甲亢、甲减、甲状腺癌的诊断与治疗,癌症骨转移的放射性核素治疗方面有丰富经验,最早在濮阳、安阳两地开展彩超引导下细针穿刺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穿刺技术熟练、精准,诊断准确率高。
从事甲状腺诊疗工作20多年来,郄永强从最初跟着老专家学穿刺时的手抖,到如今能在彩超屏幕上精准锁定毫米级病灶;从为患者压缩住院时间减负,到在生死边缘抢出救命时机,他的每一步,都踩着患者最迫切的需求。
一
“郄大夫,我今天是自己坐车来复查的,都没让闺女儿子他们陪,好多了。今年花椒长得好,香得很。我给你摘了点儿尝尝,保准你在集市上买不到!”9月5日,在地医核医学科,来自林州山区的马民强说。
马民强46岁,曾被甲亢纠缠了10年。起初症状不明,只是怕热、好急躁、爱出汗,他以为是年轻火力旺,没当回事;后来开始手抖,端碗时粥能洒一半,心慌得像揣了只兔子,夜里躺炕上能听见自己心跳的“咚咚”声,体重从150斤掉到100斤,颧骨突出得厉害。但山里人皮实,他仍然里里外外忙,没当个事儿。一天早上,他准备去山上摘山楂,突然发觉腿脚不听使唤了,床都下不来了,身体出现周期性麻痹,连翻个身都办不到。日常饮食起居,全靠儿女伺候。
村里的老中医给马民强开了草药,喝了半年没见效;儿子带他去附近医院看病,诊断为甲亢,吃了些抗甲状腺药,激素水平还是忽高忽低。马民强说:“吃药肝脏受不了,不吃药甲亢受不了,本该是家里的顶梁柱,现在倒成了家里的累赘,还不如死了干净。”
去年腊月,邻家孙子满月,十里八村的亲朋好友来贺喜。午饭后,邻家亲戚张婶来看他,说她也得过甲亢,是地医的郄永强大夫看好的,劝他也赶紧看病去。“以前我比你还严重,”张婶说,“现在跟没病一样,啥活都能干了。”
马民强的儿子当时就在一旁,不管马民强信不信,反正他是信了。他简单收拾了一下,第二天就把父亲送到地医来了。
显而易见,马民强已经病得不轻。郄永强见他脸色蜡黄、嘴唇干裂、不断出汗,先是调低了诊室的空调温度,又倒了杯温水递给他,仔细听了他的心率,认真看了他以前的病历,耐心问他,药吃了多久?都什么时间腿不会动?夜里能睡几个小时?吃饭怎么样?一天大便几次?体重变化了多少?
马民强说得断断续续,有时还会忘词,郄永强没催过一次,反而帮他补充:“是不是有时候饿得快,吃了又不顶饱?吃了饭就大便,虽然饭不少吃,体重仍下降?”马民强愣了愣,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是,是,恁咋知道的?”得知马民强因为药苦、有时漏服,郄永强没批评他,反而笑着说:“好,先不要着急,这个病就怕着急。我们做一下检查吧,评估一下病情再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能治好。”
经过两天的检查,结果显示:马民强的TSH促甲状腺激素<0.01mIU/L,远低于正常参考值,FT3、FT4均显著高于检测上限,甲状腺吸碘率显著升高,结合药物性肝损伤,符合碘-131治疗指征。郄永强给马民强讲了目前的病情及治疗方案,把装有碘-131的小杯子递给马民强,看着他喝完又叮嘱:“回家后,多吃点鸡蛋、牛奶一类的高蛋白食物,别生气着急,注意休息,有啥不舒服随时给我打电话。”
之后的两个月里,郄永强没让马民强跑过一次空,经常主动打随访电话,问他最近还心慌不?腿有没有软过?听马民强说觉得口干,郄永强指导他多吃水果,促进唾液分泌。马民强家就有果园,不用花钱。
今年春天,马民强拄着拐杖来复诊,激素水平趋向正常;到夏天,他能去地里放羊了;进入秋天,他不仅能摘花椒,还能照看孙子孙女,觉得浑身有劲儿。送给郄永强的花椒是他自家院里生长的,没打农药。
郄永强接过来花椒一看,个个颗粒饱满,红艳鲜亮,香气扑鼻。他向马民强道谢,喊来护士长刘淑娟,让她给科室的兄弟姐妹都分点儿。他一边看马民强的复诊结果一边说:“您这身体恢复得比预期还好,以后半年来复查一次就可以了。”
“谁能想到,”马民强笑着说,“一个在床上等死的人,又能享受健康生活哩!”
二
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巷子再深,也深不过地下室吧?
地医核医学科是一个以甲状腺疾病诊断和治疗为主的特色科室,就在门诊大楼地下室里。虽然没有临街的窗,没有醒目的招牌,位置上没一点优势,但门诊量惊人,每天平均100人,周一、周二高峰时段能达到150人,患者从濮阳、安阳周边县区赶来,甚至有山东、河北、山西、云南、黑龙江等地的患者专门找过来。
“当初可不是这样。”主治医师李园园说,“郄主任来我们科室的时候,一没设备,二没技术,人力物力都匮乏,一天到晚住不了几个病人。正经应了一个成语,‘一穷二白’。他带着我们苦练基本功,单是练习甲状腺结节穿刺这一项技术,至少扎坏过几十个猪肝。”
李园园记得,2013年以前,因为没人掌握穿刺技术,地医的患者要想鉴别结节的良恶性,得拿着彩超报告单去郑州、北京做穿刺。郄永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长此以往,别说发展,科室恐怕都保不住。打听到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医院施秉银教授在甲状腺穿刺领域开展得比较早,经验丰富,尤其擅长高难度的小结节穿刺技术,他申请进修学习。其间,他没睡过一个囫囵觉:早上提前一小时到科室,跟着专家看门诊、查病房;下午泡在穿刺室,观摩穿刺手术,在笔记本上记满了“结节位置与穿刺角度”“不同质地组织的进针力度”“穿刺的速度与次数”;他自费购买了穿刺细胞学图谱,晚上回到宿舍,对着书和解剖图回忆白天的操作细节,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表现是什么?穿刺手感怎么样?穿刺后的细胞病理什么表现?术后结果是什么?反复对比学习,梦里都在琢磨如何让穿刺更精准、穿刺结果更准确,如何不让患者感觉痛苦。
从西安回来,郄永强就去市场买了猪肝拿到科室,召集大家一起练习穿刺,因为猪肝的密度、弹性最接近人体甲状腺组织;偶尔也买些猪肉、牛肉,模拟不同患者的甲状腺质地。有的患者甲状腺偏硬,像轮胎;有的偏软,像猪肉、牛肉。郄永强说,多练几种,才能应对临床的复杂情况。
那段时间,郄永强每天都把猪肝固定在操作台上,先练彩超引导下的穿刺,找准结节位置后,一针下去取出样本;熟练了,就挑战更难的盲穿,蒙住眼睛,仅凭手感和对“病灶”位置的预判进针,又稳又准又快。等练坏上百斤猪肝的时候,郄永强的穿刺样本合格率也稳定在98%以上了。
技术练好了,设备跟不上还是白搭。科室有一台老旧的检测仪,三天两头出故障,患者要做甲状腺功能检查得去别的医院排队,不少人嫌麻烦就转院了。郄永强整理了3个月的患者外流数据,发现平均每月有18名甲状腺患者因缺设备去外地就医,最远的跑到北京,光交通费、住宿费就多花上千元。他拿着数据报告,跑了5趟院领导办公室,每次都带着典型患者的病例:“领导,您看这位大爷,70多岁了,为了做个检查,在郑州住了两天亲戚家;还有这个姑娘,请假去北京看病,回来后工作都快丢了。咱要是有台新设备,患者就不用遭这罪了。”
郄永强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赢得了医院领导的认可和赞许,不仅给他们批了一台彩超机,还更新了一台电化学发光检测仪。地方医院核医学科有彩超的不多,郄永强倍加珍惜,围着新设备转了好几圈。设备安装调试好当天,就有患者来做检查,结果半小时就出来了。患者激动地说:“以前在别的医院得等3天,没想到咱这儿这么快!”从那以后,地医核医学科甲状腺结节穿刺技术名声在外,濮阳、安阳两地的甲状腺疾病患者再也不用跑郑州、北京了。
地下室的诊室里没有阳光照耀,没有春风拂面,但有患者如释重负后的明亮笑容,有患者愈后写来的感谢信。每当这时,郄永强就会跟同事们说:“只要患者能在这儿看好病,咱在地下待多久都值。”
三
“郄主任,俺这儿甲状腺发病率真不高,您可能白跑一趟。”2021年夏天,林州某医院的副院长握着郄永强的手,语气里带着几分客气的怀疑。彼时郄永强带着团队来交流,聊起甲状腺疾病时,对方的话让他皱起了眉:“不是发病率低,是筛查没跟上。很多人没症状,就以为没事,等有感觉了,往往都晚了。”
他提出要帮该院职工做一次免费筛查:“只筛查你们的职工,看看情况。”对方半信半疑地答应了。筛查当天,郄永强和团队带着便携彩超仪,在医院会议室搭起了临时诊台。从早上8点到下午5点,他们一共为200多名职工做了检查。
“您看这个结节,边界不清,还有钙化,得尽快做细针穿刺。”郄永强指着彩超屏幕,耐心地跟一名护士解释。那名护士愣了愣:“我平时没感觉啊,怎么就异常了?”“甲状腺疾病就这点‘狡猾’,早期没症状,等出现脖子肿、心慌,可能都发展到中晚期了。”那天下午,郄永强还加了一堂课,从甲状腺的功能讲到筛查的重要性,会议室里坐得满满当当,有人记笔记,有人用手机录视频,连医院的老院长都坐在后排认真听。
这只是郄永强基层帮扶的一个缩影。20年来,他的足迹遍布濮阳、安阳两地的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在汤阴县人民医院,他给医护人员讲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手把手教年轻医生看彩超影像,教他们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和治疗:“你看这个结节,形态规则、有包膜,是良性的;那个边界模糊、纵横比大于1,就得警惕恶性。”在一家乡镇卫生院,他知道这里的病人多是留守老人,每次去都带着血糖仪、血压计,一边做甲状腺筛查,一边帮老人测血糖、量血压,临走还把自己的手机号写在卫生院的公告栏上:“有不舒服,随时给我打电话。”
“基层医疗缺的不是需求,是专业。”郄永强常跟团队说,“咱们去帮扶,不是走过场,要给他们留下真东西——要么帮老百姓查出问题,要么帮基层医生提升本事。”他有一次在一家民营医院发现医生对甲状腺癌骨转移的放射性核素治疗不熟悉,便专门开了场讲座,还带他们观摩了一台核素治疗手术。后来那家医院的医生给郄永强打电话:“郄主任,您讲的那套剂量计算方法,我们用上了,效果特别好,患者的疼痛明显减轻了。”
“郄主任,这杯子我用了3年,还舍不得扔。你看上面的电话都快磨掉了,不过我也记心里了。”上周五,一位姓纪的大爷拿着一个印着医院电话的塑料水杯,来科室复查时特意跟郄永强说。
纪大爷来自濮阳县的农村。他手中的水杯,是几年前科室送给住院病人的小礼物。
早些年,郄永强发现很多住院病人来的时候没带生活用品,有的病人家在农村,来住院时匆忙,连个喝水的杯子都没有;有的年轻人忙,忘了准备,只能用一次性纸杯,既不方便,也不卫生,还浪费。他跟护士长刘淑娟商量:“咱从科室奖金里出点钱,买些杯子送给病人吧,还能印上科室电话,方便他们出院后联系。”
刘淑娟说好。两个人一起去批发市场挑杯子,特意选了带绳子的款式:老人可以挂在脖子上,不容易丢;年轻人出门也能挎着,方便。然后,他们联系生产厂家,定制杯子,在杯子上印了医院和科室的电话。病人出院后有问题,不用翻病历本,看杯子上的电话就能联系到他们,非常实用便利。
纪大爷告诉记者,有天夜里心慌,正没主意,看见杯子上的电话,慌忙打过去。当时已是半夜,郄永强在电话里耐心地问他症状,让他先测血压,又指导测了心率:“大爷,你别慌,血压不高,心率偏快,先吃半片倍他乐克,明天要是还不舒服就来医院。”
“要是没有这个杯子,”纪大爷说,“我都不知道该找谁。半夜听见郄主任的话,比啥都管用。”
四
“我年纪一大把了,没见过比小郄更难得的医生了,人品好、技术好,事业心强,请你们一定好好写写他。”听说记者来采访,从核医学科退休的老主任徐尚福专程赶来说。
徐尚福是地医核医学科的奠基人,虽年逾九旬,但鹤发童颜,精神矍铄。他说,以前的核医学科,只能做些基础检验;现在做的细针穿刺、核素治疗,跟郑州、北京的大医院比都不差。因为核医学科有个“核”字,日常工作要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人们担心会受到辐射,危害健康,所以在有选择的情况下,一般不选择来核医学科工作。但郄永强来时没丝毫犹豫,一来就投入到了科室的发展壮大事业上。国家对放射工作人员有明文规定:除了统一休假,每年还能享受2至4周的保健休假;从事放射工作满20年,还能安排健康疗养。“据我所知,”徐尚福笑着说,“小郄不仅没休过假,逢年过节值班,反倒一次也没少过他。”
“不仅一次也没少过他,”李园园笑着接过话茬说,“他还总抢着值最难的班哩!”
李园园告诉记者,去年春节,排班表上原本排的是她值年三十的班。正有些不开心,郄永强找到他说:“园园,你家孩子小,过年得陪孩子放鞭炮、吃团圆饭。我初五的班,咱俩调换一下吧。”
郄永强在生活上关心爱护年轻同事,在工作上更重视传帮带。李园园说:“郄主任从不逼我们学不擅长的东西,反而会帮我们找到自己的优势,教我们看片子、写描述、做穿刺,朝着各自最有兴趣和潜力的方向成长。每次成功帮患者确诊,我们心里都特别有成就感。”
李园园记得,2022年的一个冬天,本来快下班了,安阳一名叫晁昕的企业董事长赴林州开会时突发剧烈腹痛,疼得直不起腰,直冒冷汗。他认识郄永强,第一时间打来电话:“永强老弟,我肚子疼得厉害,会不会是心脏的问题?我现在回安阳还是在林州看?”
郄永强先让他稳住:“你别往回跑,先去林州医院急诊科做心电图,心脏没事的话,肚子疼短期内不会危及生命;要是心脏有问题,路上颠簸更危险。”晁昕听了他的话,立刻去了林州人民医院,心电图结果显示正常,但肚子疼痛没缓解,所以决定回安阳。“你快到安阳了给我打电话,我去急诊科等你,咱们再做进一步检查。”郄永强说。
晁昕回到安阳时已是晚上8点多了,郄永强早已在急诊科等着,手里还拿着一张心电图检查单。“虽然心电图没事,但我怕你是腹主动脉的问题。之前我见过一个病人,就是肚子疼,最后确诊是腹主动脉夹层,差点没救过来。”他陪着晁昕去做CT,还特意跟放射科医生交代:“请加做一个血管专项扫描,重点看腹主动脉和腹腔干血管。”
CT结果出来,所有人都惊出一身冷汗,晁昕的腹腔干血管有一个3厘米大的血肿,血管内膜和肌肉层已经撕裂,要是再耽误,就可能引发血管破裂大出血。郄永强立刻联系副院长兼介入科主任张强,连夜制订治疗方案,通过血管腔内修复术,成功稳住了患者的血肿,救了他一命。
“一个科室有一个好主任,”李园园深有感触地说,“大家相处融洽,进步也快。因为我们能从他举一反三的应变能力和处理方式上,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文中患者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