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社会·民生

华发映初心 余热增光辉

——记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崔华增

8月13日上午,烈日将华龙区高中的军训操场晒得发烫。市委市直机关工作委员会离退休党支部书记崔华增,展开一本泛黄的战地笔记本,向台下高一军训新生作“传承红色基因 汲取奋进力量”主题宣讲报告,讲述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浴血经历。

作为河南省关工委讲师团、河南省老兵讲师团等讲师团的成员,崔华增至今作了400余场宣讲报告。

在8月18日召开的全省离退休干部暨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崔华增被表彰为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退休12年来,崔华增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的誓言。

党建引领强根基

党支部书记勇担使命

“支部就是堡垒,党员就是旗帜。”这是崔华增常挂在嘴边的话。

2013年7月退休后,崔华增毅然接过了市委市直机关工作委员会离退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他深知,要让离退休党员永葆政治本色,组织建设是根基。

他首先在“学”字上下功夫。严格落实“三会一课”,雷打不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支部学习的核心内容。每次中央有重要会议召开,他总是第一时间组织专题学习。参加全省离退休干部党组织书记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示范培训班后,他马不停蹄地将会议精神带回支部,结合自身理解进行宣讲,确保党的声音及时准确传递到每一位老党员心中。

“学深”更要“践行”。崔华增积极创新活动形式,带领支部党员走出会议室,走进孙健初故居纪念馆,感悟科学报国精神;实地参观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渠首,感受国家建设伟力;赴新乡回龙村开展“赞辉煌成就 聚‘银发力量’”专题调研,赴濮阳县考察新质生产力项目。在这些行走的党课中,老同志们忆初心、讲红色故事、谈“党员之家”往事,党性修养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增强。

银发先锋践初心

理论宣讲润民心

“这是我家作为传家宝而珍藏的一张选民证,是1954年4月2日濮阳县清河乡签署的,珍藏了70多年。它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普选人民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5月30日,在市第七中学开展的“中华民族发展史”专题讲座上,崔华增讲述了一张选民证背后的故事。

他写的《一张选民证的故事》被省委老干部局评为“我的历史记忆”征文三等奖并录制成思政微课堂在全省播放,特别是在顶端新闻平台播出后,累计观看量达30万人次,引发热烈反响。

崔华增的宣讲绝非照本宣科,他随身携带的包里装着“秘密武器”——珍藏的战地笔记本、立功证书,特别是那张意义非凡的选民证。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实物,成为他讲党史、新中国史最生动的教材。“崔老师的宣讲史料翔实、内容丰富、精彩生动,听了以后深受教育。”濮阳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政教处主任郭大勇说。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崔华增宣讲的重点对象。他敏锐捕捉时代脉搏和青少年关切,深入市油田第十八中学、华龙区第一中学等学校,紧扣“中国式现代化”“国家安全与国防战略”等青少年关注热点进行宣讲,激发学子们“当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合格接班人”的豪情壮志。

无论是在社区、机关,还是在企业、学校,崔华增用带着乡音的朴实语言,将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娓娓道来,将全面从严治党、廉洁文化、家庭助廉等内容融入其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家风传承树典范

修身齐家显担当

“家风是党风的缩影,”崔华增常说,“党员家庭更应成为社会文明的‘细胞’,以小家之美凝聚大国之治。”

为此,崔华增将“不攀、不比、不争”六字箴言奉为家训,身体力行,并以此教育子女“工作上比干劲、学习上比进步”。在他言传身教下,家庭成员恪守本分,踏实奋进,形成了崇德向善、清正廉明的良好家风。

这份对家风的重视,更延伸至整个家族。崔华增致力于整理家族前辈的生平事迹,将其汇编成文,让“不怕牺牲、对党忠诚”的革命精神和深厚的家国情怀,在家族血脉中赓续绵延。

在被表彰为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之前,崔华增已获得多项荣誉:部队服役期间,多次立功受奖,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荣三等战功;转业后,先后荣获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濮阳市最美老干部、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课宣讲员等称号……

“我将继续发挥经验优势,坚持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保持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进取精神,积极参与基层治理、社会服务、关心下一代等工作,更好为改革发展稳定贡献‘银发力量’”。崔华增说。⑩

本报记者 王庆红

2025-09-12 ——记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崔华增 1 1 濮阳日报 c164213.html 1 华发映初心 余热增光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