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理论·时事

善用“四借”方法论 推进工作高质量发展

市司法局 张廷茂

推进工作高质量发展,需以科学方法论为支撑。“借力、借机、借势、借步”作为兼具战略性与实践性的工作方法,既能通过整合资源、把握机遇、顺应趋势、借鉴经验实现事半功倍,又能在实践中因内外环境变化呈现出不确定性。深入剖析“四借”的理论逻辑、实践路径与辩证尺度,对打破思维固化、提升复杂情境下的工作能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深刻认识“借”的智慧与价值

“借力、借机、借势、借步”并非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一套以“整合”“顺势”“创新”为核心的科学思维体系,其本质是通过主动对接外部资源与内在需求,凝聚发展合力、突破瓶颈制约,为工作提质增效注入动能。

从内涵维度看,“四借”各有侧重又有机统一。借力,核心是“资源整合”,即挖掘利用上级支持、下级活力、同级协作、外部合作等各类资源,将分散力量转化为工作推进的聚合势能。借机,核心是“时机把握”,强调以敏锐洞察力识别政策窗口期、改革突破点等机遇,将政策红利、市场机遇转化为工作实效。借势,核心是“趋势协同”,要求立足国家政策方针、行业发展规律、社会民心所向,使工作方向与宏观趋势同频共振。借步,核心是“经验转化”,通过借鉴先进地区、单位的成熟路径,避免重复试错,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跨越。

二、准确把握“借”的路径与方法

借力,要广开渠道,汇聚众智,学会“四两拨千斤”。向上借力需“精准对接”,吃透上级政策导向,主动汇报工作亮点与实际需求,争取政策、资金、项目等资源倾斜;向下借力需“激活基层”,畅通建言渠道,鼓励干部职工首创精神,提炼推广基层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横向借力需“打破壁垒”,加强跨部门、跨领域协同,明确分工、共享信息,形成“一盘棋”工作格局,实现优势互补。

借机,要洞察先机,果断行动,做到“快人一步先”。 一方面,深化政策研读,紧盯中央及地方重大战略部署,分析政策背后的导向性要求,找准与自身工作的结合点,提前布局、主动对接;另一方面,聚焦工作短板,从难点、堵点中挖掘机遇,通过解决单个关键问题带动整体工作提升。同时,健全快速响应机制,机遇出现时果断决策、迅速行动,避免“议而不决、错失良机”。

借势,要纵观大势,谋划全局,做到“顺流而上”。 借国家发展“大势”,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法治中国建设等战略,推动工作与顶层设计同方向;借行业改革“趋势”,以司法行政、公共服务等领域改革为契机,优化工作流程、更新工作标准;借社会民心“向势”,聚焦群众对公共服务、法治建设的新需求,办好民生实事,以服务升级提升群众满意度。

借步,兼收并蓄,择善而从,用好“他山之石”。 “走出去”学习,组织干部赴先进地区、标杆单位考察,深入研究其成功机制与实践逻辑;“沉下来”转化,结合自身实际对借鉴经验进行“本土化”调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避免“照搬照抄、水土不服”;“动起来”创新,在借鉴基础上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路径,形成工作品牌,实现从“模仿”到“超越”的突破。

三、辩证看待“借”的尺度与效应

“四借”虽为有效方法论,但机械套用易产生偏差,需辩证看待其内在局限。

借力需防“依赖陷阱”,过度依赖外部资源会弱化自身能力建设,多方协作中还可能因利益分歧、意见不一延缓工作进度,需始终保持工作主导权。

借机需避“盲目冒进”,机遇与风险并存,若对机遇判断失误、仓促决策,或为短期利益忽略长远规划,易造成资源浪费,需做到“快速行动”与“稳健评估”相结合。

借势需忌“被动跟随”,宏观趋势具有动态性,政策调整、舆论变化可能导致“势”的转向,一味依附当前趋势缺乏应变,易陷入“被势所困”,需以批判性思维独立判断、主动作为。

借步需破“路径依赖”,机械照搬经验易导致工作方法僵化,过度依赖外部经验还会削弱自主思考能力,如AI辅助公文写作虽提效,但缺乏结合实际的深度思考会降低内容针对性,需在借鉴中批判、在模仿中创新。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借力、借机、借势、借步”的价值,在于将其嵌入系统辩证的思维框架与实践场景中。唯有在借力时保持自主、借机时权衡风险、借势时洞察变化、借步时鼓励创新,才能实现“创造性落实”,让“四借”方法论真正成为推进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2025-10-15 市司法局 张廷茂 1 1 濮阳日报 c165586.html 1 善用“四借”方法论 推进工作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