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活了一整天,回到家,我感觉特别累。我简单地洗了脸、刷了牙、泡了脚,准备睡觉。
儿子写完作业,从房间出来,神秘兮兮地说:“妈妈,今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您猜是什么?”我有气无力地敷衍道:“给妈妈洗脚?”“哈哈,答对了!就是给您洗脚……”儿子由衷地夸奖着我心不在焉的回答,未承想我又猜对了。
在我的印象中,老师已经不止一次地布置“给妈妈洗脚”这项雷同的作业。虽然我明白老师的用意:培养孩子的孝心,教育孩子学会感恩。可是已经躺在床上如一摊烂泥的我,实在是没兴趣也没力气去配合儿子完成这项作业了。
本想说我已经洗过脚了,可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因为曾经发生的一幕,是那么让我刻骨铭心,就是那一次,我弄丢了儿子的孝心。
记得有一次,在饭桌上,5岁的儿子突然挥动筷子,把一撮油乎乎的白萝卜丝摇摇晃晃地送到我嘴边,看着菜汤顺着筷子滴滴答答地流到桌子上,甚至还甩到了我的衣服和胳膊上,我下意识地往后撤身,并伴随着一声刺耳的尖叫:“哎呀!小祖宗,你干吗呢!吃饭的时候,不要把菜夹来夹去的,你自己吃就行了,妈妈自己会吃!你看看,你把桌子弄脏了,还把菜汤弄到了妈妈的身上!你知道吗?这些油滴弄到衣服上,洗都洗不掉!” 儿子被我强烈的第一反应吓坏了,赶紧把手缩回去,把小身子蜷缩在椅子上。蘸满了爱心的白萝卜丝,最终还是泡在了伤心里。
儿子脸上流露出失落,心里浸透着委屈。正在萌芽的小小的自尊,被我不经意中无情地扼杀掉了。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总觉得再想让儿子给我夹菜,都变成一种奢望了。
镜头拉回到眼前。
看着儿子满脸的诚意,我意识到事情并没有那么糟糕,那一次的伤害,也并没有不可涂改地刻进儿子的记忆。我幡然醒悟:原来,尽孝也需要创造机会。
“好儿子,妈妈正觉得腰酸背痛,浑身乏力呢!如果你能帮妈妈洗脚,再给妈妈捶捶背、揉揉肩,那我就太幸福了。”我故意把“幸福”两字拖长了声音,也把那份对儿子尽孝的渴望和感激表达得淋漓尽致。
我想,儿子一定是找到了强烈的存在感和价值感,他开始不知疲倦地接水、调水温,端洗脚盆、找拖鞋、拿毛巾,而我需要做的,就是十分惬意地享受着儿子极为用心的感恩方式。我知道,儿子的这份孝心很珍贵。我也知道,这份孝心是需要我用心去浇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