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改前沿

如此表扬真的有效吗

近日,我观摩了一场区里举行的公开课。一节数学课上,年轻的女教师脸上带着甜甜的笑容,接连不断地表扬学生。这节课表扬学生的次数达50多次,全班20多人每人都受过表扬,得到红花、星星、奖章等奖品。“小伙子真棒!”“你真聪明!”表扬声不绝于耳,教室里热闹非凡。当日,许多听课的同行、领导和专家给这位教师很高的评价:教师能够驾驭课堂,课堂气氛和谐,教学效果好等。闲暇之余,我在思索一个问题:如此表扬真的有效吗?这样的表扬真的能一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我们教育的预期目的吗?

诚然,学生需要表扬,需要赏识。有教育家曾经说过:“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声暑天寒。”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尤其是孩子,鼓励会使他们更加健康地成长。奖励、表扬固然能够激励学生,但做法却大有文章。如果不讲究原则和策略,不但效果不好,还可能对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伤害。什么样的表扬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表扬要选择什么样的时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教师在奖励和表扬学生时,要运用“奖励内部动机为主”原理,使学生更关注自己的成长。这次公开课中,教师一直给学生发红花、星星、奖章等奖品,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功利心态,部分学生的精力不是关注自己是否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思考自己是否得到了红花,得到了多少红花,教师提问是否喊到了自己。

正是这样频繁的物质刺激才上演了下面一出闹剧,让后面这个上课教师非常尴尬。本节公开课后是另一个数学教师讲课。上课前,一个学生找到数学教师悄悄地说:“老师,您有什么奖品呀?我上课好好回答问题,您给我发奖品行吗?”这个教师支支吾吾没有回答。因为这个教师事先没有准备奖品,而马上就要上课了,来不及准备。结果,他的这节课学生兴趣不高,课堂沉闷,只有极少数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究其原因,是教师没给学生发奖品,学生兴奋劲儿没了。奖励的方式是多样的,不一定必须是物质的,有时一个眼神、一句及时的表扬也是一种奖励。奖励学生要注意引导他们关注自我成长,关注自己的收获,关注自己的进步,而不要引导他们仅仅去谋取一些物质上的“蝇头小利”。

我们表扬学生的重点是行为而不是人格。心理学家认为,从小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人格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和学生交往时经常就一些小事任意涉及他们的人格,就会使学生认为自身的价值必须依附在他人给予的积极评价上,影响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一个学生写对了教师听写的词语,教师立即竖起大拇指表扬他:“小伙子真棒!”另一个学生也写对了,教师也激情四射地说:“你真聪明!”这其实涉及到学生人格的表扬。同样,让其他写错了的学生听了,很可能会感到自己很差很笨。其实我们教师或许可以这样说:“不错,你能否再用这些词语写一句通顺的话呢?”如此中性的回答既肯定了学生,又提出了新问题让他思索,很自然地进入到下一个教学环节。

表扬是一门艺术、一门大学问。让我们科学合理地表扬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表扬中拼搏奋进,健康快乐地成长。

2017-10-16 王利华 1 1 濮阳日报 c906.html 1 如此表扬真的有效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