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发布的《中美日韩网络时代亲子关系的对比研究报告》显示,在我国,上网日益成为引发亲子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有不少家长对网络存在偏见,认为孩子上网就是为了玩游戏,一看见孩子坐在电脑前就怒发冲冠,对网络的其他功能反而视而不见。这样会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家长变得易怒,孩子变得更难管教。比如,孩子因为害怕上网被家长骂,可能选择躲在家长看不到的地方上网,从而增加管教难度。
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学校教育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需要依靠网络获取知识。同时,学校布置的很多作业也需要学生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所以,孩子适当上网也是必要的,家长在看待孩子上网的问题上应该多一份信任和理解。如果心存疑虑,家长可以选择放下自己的手机和工作,陪孩子一起上网查资料,或者玩游戏,放松一下。如此,既可以消除焦虑,又融洽了亲子关系,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当家长为孩子上网愁破了头的时候,也应反省一下自己:在抱怨孩子上网的时候,家长是不是也在乐此不疲地“吃机”?调查显示,48.4%的中国父母(监护人)存在和孩子一边说话一边玩手机的问题。“爸爸妈妈玩手机不陪我。”“爸爸妈妈总是玩手机,却不许我们玩。”……近几年,不时有媒体曝出孩子的心声。孩子是渴望得到关注和爱的,家长如果一边说话一边玩手机,会让孩子怀疑家长爱手机胜过爱自己。孩子如果长期得不到家长的关注和爱,那么会越来越缺乏安全感,性格也会变得孤僻,甚至会模仿家长成为“手机迷”。
身教重于言传。家长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不要让手机成为亲子良好沟通的障碍。比如,家长可以设定一个亲子沟通时间,每天在这个时间段全心全意地陪伴孩子,与孩子进行交流,陪孩子做作业、读书或者看电视等。依靠这种高品质的陪伴才能建立高品质的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