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新课程标准物理课本中,除了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外,有些章节中还新增加了迷你小实验。这些迷你小实验多数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器材准备容易,操作简单,效果明显,所以做好这些小实验对我们的物理教学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谈迷你小实验教学方面的点滴体会。
迷你小实验材料简单易得。迷你小实验的材料大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方便学生就地取材。以《光的折射》一课为例,学生需要用到硬币、水、玻璃容器,这些常见的材料能保证学生在课后进行制作和研究。
迷你小实验形式灵活多样,操作比较简单。这些迷你小实验有的侧重于操作,如测量玩具车的速度;有的侧重于设计,如自制简易喷雾器、望远镜等;有的侧重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如有趣的惯性小实验。这些实验内容简单,容易制作,便于操作。
迷你小实验贴近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迷你小实验总是穿插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如讲《科学探究:摩擦力》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一项实验,用肥皂水把手打湿,然后拧玻璃瓶盖、门把手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这些小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真实内涵。
迷你小实验的制作,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如学习《光的色散》一课时,我要求学生自制彩虹。学生将容器中装满水,把一块平面镜斜插入水中,将装置放在从窗口射入的阳光下。学生调整镜面倾斜的角度,可以在对面的白色墙壁上看到彩色的光斑。这实际上是太阳光被分解成了七种颜色的光。这些小实验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迷你小实验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迷你小实验简单易操作,比较适合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对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大帮助。实验用到的器材一般来源于日常生活,教师要鼓励学生细心观察,尽量从身边寻找材料,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总之,充分发挥迷你小实验在物理学科调节教学中的作用,能使调节教学更生动、具体,使物理教学变化多样、内容丰富充实,使学生把知识学得更灵活主动,符合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训练为主线、调节为关键、能力为目标的原则,能有效提高物理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