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改前沿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的教学改进尝试

□ 市八中 丁亚东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重视、加强实验教学能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从而使他们切实掌握化学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入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实验教学中,学生的观察、思维、创新能力会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们教师更要重视做好演示实验,因为它可以给学生生动、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对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课本中的一些演示实验,我们可以做一些改进,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初中化学演示实验的教学改进,我做了如下尝试。

设计显著实验

提高现象的可见度

在教学中,我们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一些演示实验现象不明显,不利于学生的观察认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项任务。如学习《金属与金属矿物》一课时,课本上要求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它们发生反应后,铁钉表面覆盖着一层红色物质,溶液颜色变化并不明显。于是,我改用表面皿,先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再放入几根细铁丝,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后,能明显地看到表面皿中溶液颜色的变化,试验效果很好。

补充演示实验

融化知识点

当讲解纯理论知识点时,教师光凭空洞说教,学生往往是难以接受的,这就要求教师适当地补做一些演示实验,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我是以大理石或石灰石为原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的。那么,为什么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呢?为什么不能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呢?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部分知识,我补充了下面两个实验:一是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刚开始时,反应进行很快,但反应一段时间后,由于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不断生成,附着在大理石的表面,使大理石无法接触到稀硫酸,反应逐渐停止,没有气泡产生;二是用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它们反应速度过快,反应物一会儿就反应完了,产生的气体学生根本来不及收集。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现象、讨论反思,找出最佳方法,有助于学生记住结论,巩固所学知识。

总而言之,教师要精心设计实验教学过程,力求把每一个实验设计都能做到改之有效,使整个实验过程充满启发性、思考性。

2018-11-19 □ 市八中 丁亚东 1 1 濮阳日报 c25371.html 1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的教学改进尝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