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一高级中学 陈淑慧
2020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让网络直播课堂走进了普通教师和学生的生活。这两个月以来,教师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主播。在这场战役中,我们的教师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能够把传统课堂转换成网络直播课堂。同时,我们的教学模式也面临着挑战,因为我们只能远程和学生对话。但是有挑战,就有收获,网络课堂又给我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信息技术教学,一周只有一节课的时间,短短的40分钟,学到的知识如何能够得到巩固,这一困扰我们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了。把我们习得的新技能结合传统课堂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信息技术走进学生的生活,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宽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为适应未来学习和发展提供保障。
如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我们把信息技术课堂通过网络环境延展到学习和生活中,具体方法如下:
多样化的预习环节 提高学习兴趣
预习,是课堂学习的重要前提。每一节课建立在充分的预习基础上,才能有更好的收获。通过微信公众号下发每周预习单,利用网络直播平台录制学习胶囊、微课和小视频,把每节课的重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解。针对课程特点,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预习环节,为良好的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多种作业模式 提高信息技术
经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学习技术,其实就是用技术的过程。用不到的技术,学得再好,也会忘记,学生大部分时间是接触不到电脑的,我们只有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比如:
学习表格信息加工,可以让学生制作一张世界疫情图表,掌握计算、排序等数据的处理技术,让他们去发现柱状图、折线图和饼图的特点。
学习视频的剪辑, 可以让学生自己录制、剪辑《有爱有力量,我们在一起》这样的视频,并把优秀作品通过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展示。
学习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加工图像制作作品,了解各种图像的类型与格式。
多种作业模式会打开学生创新、实践的大门,也能够培养学生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搭建沟通平台 促进交流
每周一节课的时间限制了学生和教师的沟通与交流,可以通过搭建网络平台进行突破。利用微信群、钉钉群、公众号、网站留言板等方式,让学生遇到难题随时找到老师,及时得到解决。也可以在群内讨论,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这样能持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一定还会有更多的方法和途径促进信息技术的教学,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我们的探索和实践也将伴随着教学不断地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