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成,1951年生,濮阳县西辛庄村人。
1991年8月,李连成当选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团结带领西辛庄村群众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把一个昔日人均纯收入不足600元的穷村,发展成为远近闻名、人均纯收入达到2.8万元的富裕村。
李连成常说,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党员干部的先进作用要体现在带头干事、带头致富、带头吃亏上;当干部有吃苦的义务,没有搞特殊的权利。20世纪90年代初,他带领全村群众发展大棚蔬菜,免费传授技术,还将自己占地近1亩的两座大棚无偿转让给两户贫困户。在再生纸厂效益最好的时候,他又动员与自己合作的12个股东把价值168万元的再生纸厂作价68万元转卖给全村群众,实现了家家有股、户户分红。2005年5月,李连成被国务院评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国务院和省政府给予他1万元的奖金,李连成却在领到奖金当天,全部捐献给村小学。若要讲一讲道德高尚是什么样的标准,李连成常讲,文明就是懂事,道德就是吃亏。
李连成在西辛庄立了一条铁规矩:村里不设吃喝招待这项费用。他任党支部书记以来,村里没买过一盒烟、一瓶酒,没报过一分钱的招待费。近年来,李连成名气大了,但他没有丝毫的满足和傲气,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保持着淳朴的农民本色。现在李连成仍旧坚持每天4点钟起床,衣着仍然是过去那样的朴素。为了节约费用,每次外出考察项目,李连成都坚持在地摊上喝面条、啃烧饼,在车里和衣睡觉过夜。李连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影响和带动了全体村民,二十几年来,无论是艰苦创业年代,还是在富裕起来之后,西辛庄村搞公共设施建设,从来不多浪费一分钱,修路、建学校、盖楼、搞绿化用的都是义务工,每年仅工价一项就节约100多万元。李连成为西辛庄村东奔西跑考察项目和联系业务,却从未花过村里一分钱。
李连成任村党支部书记那年,发展蔬菜大棚40多座,当年就实现人均增收500多元。1994年当塑料大棚在全市遍地开花的时候,他又通过办再生纸厂、工业用呢厂、奶牛厂、纺织厂、酒厂等股份合作制企业,使群众走上了富裕的道路。2002年,李连成通过筑巢引凤的办法,建设厂房6万平方米,以租赁或入股形式引进了上海、台湾、浙江、江苏等地的企业。2006年4月,他抓住家雄灯饰有限公司开业台商商会会长蒋孝严带领400多家台商前来祝贺的机遇,大力宣传西辛庄村富余的天然气资源优势,最终与6家台商签订合作协议,投资总额达3.2亿元。
李连成认识到“一个村富了不算富,带动周边村富了才算富”。2003年,他在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将西辛庄村企业入股权和务工权向周边村开放,来西辛庄村务工的外地人就有5000多人,吸纳村外股金2000多万元,每年分给外村的红利就达400多万元。2014年,西辛庄迎来了第二次产业升级转型。经省发改委批准,建设了食品加工产业园区,引入上海金丝猴集团、汇源羊业、松山面业等上市企业,进一步壮大了村域产业经济规模,为群众创收拓展了新渠道。
武装头脑奔小康。李连成深刻认识到脱贫致富奔小康关键是干部思想上的脱贫致富奔小康,只有思想上脱贫致富,才能实现小康梦。为培养一批新型农民,在市委、县委的支持下,李连成带领西辛庄村于2016年建成全国首家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3月28日,学院第一批农村党员干部培训班正式开班授课,为全党在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工作打造了一个优质平台。
现在,西辛庄村在李连成的带领下有工业企业、民生医院、教育园区、市民文化广场、工人新村、文体广场、汽车城、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村内道路畅通,渠道硬化,环境优美,全村群众实现了共同富裕。西辛庄村先后获得“全国农工商旅游示范村”“全国法制建设示范村”“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国文明村”多项殊荣;西辛庄村党支部被中央组织部多次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