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写记叙文时,大多运用记叙的语言,而抒情的语言很少甚至没有,在情感表达上也不真实,动不动就上纲上线,感慨社会和人生,给人一种“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病呻吟之感。针对这种现状,我将对借物抒情表现手法的领悟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对借物抒情类作文的写作兴趣
在写作教学中,我始终把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把学生写作文的消极情绪转化为写作动力。为让学生感受借物抒情类作文的美感,在教学时,我会先朗读一段优美的范文,让学生感悟借物抒情的意境。如《青青草》一文中写到“美丽的草原上,铺设了人世间美丽多彩的绿绒毯……荒漠上孤独的小草以及都市城墙上纤弱的小草向人们展示生命的意义。”此时,学生仿佛置身于小草的世界,感受到小草的自强不息、倔强和坚持。
另外,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借物抒情作文教学。教学中,我让学生畅所欲言讲述自己心中最喜爱、最熟知的“物象”。学生会争先发言,描绘物品的形态、神色。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成功地将学生的写作心理由被动转向主动。
二、引导学生掌握借物抒情作文的写法
以课本为载体,建立抒情式作文写作思路。教师在讲抒情作文课之前,要有意识地对抒情式散文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抒情式文章写作的脉络特点。如在学习课文《白杨礼赞》时,作家茅盾在文章开篇点题,抒发了对白杨的喜爱赞美之情,接着描写了白杨树是如何不平凡、伟大,从而将对白杨的赞美转为对抗日军民的歌颂。学生随着教师的引导,感受作者借物抒情创作的思路,即开篇引物—由物绘神—由物及人。通过上述教学,学生对借物抒情作文有一个基本的写作思路,在以后的写作中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从修改中巩固借物抒情作文的写作手法
反面典型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借物抒情散文写作技能,从而使学生知道应该如何正确地书写借物抒情文章。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立意、描写、联想方法使用不当的借物抒情文章,让学生通过修改文章,从不清楚如何写向应该怎样写转变。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改错练习,可以快速发现文章中的不足,吸取他人的教训,避免类似的错误出现在自己文章中,使自己的文章更加完美。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贵有情,情感是连接作者与读者的桥梁,情感是碰撞出读者心灵火花的电石。学生只有用真情去拨动读者喜怒哀乐的琴弦,才能获得共鸣,得到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