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微课成了被越来越多的老师采用的教学资源。我也在教学工作中尝试利用微课改变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遇到的突出矛盾,一是信息技术学科信息容量大、课时设置少,而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练习和作业都只能在课上完成。二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信息素养差异大,在相同时间段里学习相同的内容,学习效果也差异较大。因此,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会遇到许多问题,而老师却做不到指导每个有问题的学生。为给学生更多的帮助 ,我尝试利用微课延伸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主要地点是计算机教室。我将学习内容按知识点制作成微课,上传至共享磁盘,按知识结构分文件夹保存,供学生随时访问。
以学习数据处理模块为例,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建立大量的新概念,了解软件工作界面及多种鼠标指针的含义,理解数据之间的关系,熟练掌握大量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操作技巧,并能独立地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学起来困难重重,或早或晚会放弃学习。为帮助他们,也为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我将本模块中的重难点制作成数据类型、公式、函数等17节微课,让学生利用早到时间或讲课前预留的几分钟时间自学微课。此时,我会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课上重点解决这些问题或预设的重难点。学生在练习时,如果因为知识点掌握不牢不能独立完成,可以观看相关微课。这样,我不用通过演示打断学生的练习,也能进行一一指导。上传至共享磁盘的微课会被一直保留,随时供学生查看。这样,对有问题的学生来说,一个知识点即使当时没有掌握,也有机会再去学习。利用微课,我有效地延伸了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教学。
2020年春,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学校不能如期开学,师生只能通过直播上网课实现教与学。教学期间,我又遇到了新问题——直播课常常出现延时或卡顿,师生互动极不顺畅,不能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让学生得到更多帮助,我在钉钉群文件中上传了微课,并按知识结构分文件夹保存,方便学生精准查找。我再一次利用微课延伸了课堂教学,弥补了直播教学的不足。
我利用微课改变了原有教学模式,延伸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我对微课的定位仍是教学资源,微课不能代替课堂授课,更不能放在网上让学生完全自学。因为,相较成年人自学微课的主动性,初中生学习微课时大多缺少自律性,没有老师的引导和督促,他们学习微课的主动性不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不能缺少与老师面对面地互动,他们需要老师循序渐进地引导,也需要课堂的约束。因此,在教学中使用微课是一种教学手段,但绝不能过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