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材中的知识点比较琐碎和繁杂,教学内容横贯古今中西,纵贯中国上下五千年。学生短时间内将这些知识记忆下来并且能够做到熟练地运用是非常困难的。同时课堂时间有限,每一个课时要完成一课新内容。所以,在一个课时的时间内,既能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又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提高学习效率,打造一个高效课堂,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思维导图成为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首先,对于教师来说,思维导图是一个理想的备课工具。以关键词为中心,发散相联系的信息,这一方面可以使教学设计更加完整全面,另一方面对打开教师的思维有很大益处,让知识在头脑中“活起来”。另外,思维导图还有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自己的教学内容变得丰富起来,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
其次,对学生而言,思维导图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从核心知识点出发,运用线条、文字、颜色、符号及图片等形式,形成一个较系统的“知识树”。相比于以往枯燥的纯文字笔记,这种形式的知识网络显得更加生动形象,更有利于加深理解,提升记忆效率。学生还可以进行二次创作甚至独立创作,充分发散思维,巩固知识。学生们也可以小组合作,让不同的思维之间进行交流碰撞。
最后,教师绘制思维导图或指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使得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多,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引导、帮助学生梳理零散的知识点,优化整合历史主干知识,形成知识结构,构建知识体系,改变传统机械式记笔记的习惯,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厘清历史发展线索,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切实提高初中历史学科教育教学质量。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我们致力于改变“满堂灌”和“一言堂”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这种用思维导图高效地展示教师自己的思维过程、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方式,更加符合现在人们对教育的要求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