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放学路上,一名学生家长对我说:“时老师,早就想给你打电话了,我女儿说了好几次想坐咱们班的‘宝座’,让俺孩子坐一段时间吧?”听了这名家长的话,我不由地笑了。这个孩子自律性比较强,没有必要坐这个“宝座”。
“宝座”就是讲台左侧和右侧的两个座位,因其接近黑板和老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能更清楚地看到黑板上的内容,也能获得老师更多的关注。坐这个座位的学生通常自律性差,有时还会影响其他同学学习。
最调皮的小东曾坐在这里。但他认为,讲台边的座位就是“耻辱”之座,抬头就是老师严厉的目光,背后是同学们异样的眼光,简直如坐针毡。但我知道,一旦把他调回去,这个座位就形同虚设。
于是,我专门召开了一次班会,夸夸这个“宝座”:谁坐这都会取得非常大的进步,就会成为班级学习纪律中的“进步之星”,有谁想试试吗?一个中等生举起了手,接着又有一个中等学生犹豫地举起手。我说:“好,那你俩就试坐两星期吧。”
接下来,我对他俩私下谈话进行鼓励,课上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他们两个自信心越来越强,发言质量越来越高。其他同学开始羡慕他们,越来越多的人要求坐“宝座”。坐在讲台边的学生多半都是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但他们都有急于转变、渴求上进的美好愿望。所以,我就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帮助,并以友好的表情、温和的语言、关怀的心理、宽容的态度,切实让他们感受到关爱,亲近老师从而喜欢老师的课堂。他们要取得进步,自然水到渠成。
从学生不想坐“宝座”到争着坐,同样的座位赋予了不同的意义,达到的教育效果截然不同。讲究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艺术是我们永远的追求。让教育过程变成糖衣华裳,幸福的不仅是学生,还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