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作业、考试中,总有许多学生因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而解题错误。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学生和部分老师常常归结为不认真,因此给这些学生戴上粗心、马虎的帽子。其实,学生准确答题的前提条件,除了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更需要具备一定的审题能力,粗心、马虎的背后正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审题。审题是解题的开始,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影响学生审题能力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没有把题目看完,或看完了不假思索,按“印象”做题;没有注意关键性字词,造成了感知的错误;弄不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针对上述这些情况,我在教学中摸索出了小学数学审题“三步走”的方法:第一步,用笔指题读,做到不添字、不丢字,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第二步,默读题目,用横线标出数字信息,看清单位名称是不是一致,并分析各数量之间的关系,目的是厘清题目中出现的数量关系;第三步,再读题目,用三角符号标出重点词语。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使用“三步法”,让学生强化认真审题的意识。在实施的过程中,家长、老师通力合作,对每一个题目都要严格要求孩子,让学生按质按量地进行三步读题,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学生一旦形成了好的审题习惯,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从而提升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