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落地后,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了,但学生的视野依旧要拓宽,阅读能力依旧要培养。那么,在“双减”的大背景下,老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呢?
利用阅读批注培养数学阅读能力。在数学阅读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寻找批注点,批注点可以是难点之处、独特思考之处、思维困惑之处……注明自己的认识和思考,用图例或实例解释阅读内容中抽象的表述等,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批注,能深入了解学生思考的过程,促使学生在思考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考。
利用绘制数学连环画、手抄报培养数学阅读能力。数学手抄报和数学连环画以其独有的图文并茂、浅显易懂的特点,深受小学生的欢迎。在绘制连环画和手抄报的过程中,学生要将数学阅读文本经大脑思考构思、想象、创造再现出来,从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数学思维得以发展。同时,学生搜集信息、美术设计、书法写字等综合素养也能得以提升。
利用改编与续写数学故事、书写读后感培养数学阅读能力。改编和续写数学故事是在读懂原来数学故事的基础上,以结局为起点,展开充分的想象,写出原来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变化。数学读后感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问题、不同方法中寻找数学思想。
利用绘制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思维导图应用于数学阅读教学中,符合小学生的学习思维过程和认知特点。思维导图以“数形结合”思想将知识点联系起来,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知识网络结构,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总之,通过数学阅读,让学生学会思考的方法和策略,真正在智慧阅读中学数学、用数学、玩数学,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