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简而言之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德是教师的灵魂。中国自古以来有观物比德的传统,如果找一种事物来类比师德,那么非兰花莫属。
“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兰花是高洁典雅的象征,与“梅、竹、菊”合称“四君子”。作为君子之花的兰花,一向是历代文人雅士喜爱追慕的对象。兰花的种类繁多,花开色异,其中以红心兰和素心兰最为人们所喜爱。“红心兰”热情似火,可以象征教师之于职业无比炽热的衷爱之情;“素心兰”纯净如水,可以象征教师之于职业素朴清正的廉洁之性。红心素心寄喻良好的师德,良好的师德应具红心素心,气质如兰。
红心是教师对职业的由衷热爱之心。教育的真谛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育者,肩负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其所具有的爱是由衷的炽热大爱。教师的大爱是由衷地热爱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由衷地爱岗敬业,由衷地关爱学生。特别是关爱学生,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职业道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对儿童深厚的爱。”生命因爱而来,世界因爱而在。在教育上,谁拥有一颗炽热的红心,谁拥有由衷炽热的大爱,谁就会拥有教育的成功与人生的出彩。
素心是教师对职业的无私奉献之心。纪晓岚在其《阅微草堂笔记》中说:“心如枯井,波澜不生,富贵亦不睹,饥寒亦不知,利害亦不计,此为素心者也。”教师的素心就是为了教育无私奉献、廉洁奉公,就是经得住诱惑、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就是不求回报、淡泊名利,就是《道德经》中老子所言“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毋庸讳言,浮躁和功利是当今社会的通病,这也时刻影响着教育。教师如果没有素心,就会经不住各种诱惑,就会受到名缰利锁的牵绊,就会影响教书育人的事业。教师的素心其实正是对教育、对学生真爱的体现。著名教育研究者孙云晓曾提出教育的“真爱”概念,她说:“所谓真爱,就是把孩子当成真正的人,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欲之利。”教师不能有素心,其真爱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徒有虚名。
“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孔子家语·六本》)。教师秉持的爱岗爱生、淡泊名利的道德准则正像红心兰与素心兰所代表的高贵品质。红心素心,气质如兰,教师坚守在寂寞而静雅的校园,就好比高洁的兰花幽居在远离尘嚣与世俗的空谷,都努力朝着心之所往的方向生长。